第298部分 (第1/4页)

因为它们生活的深海往往黯然无光,又因为它们长的丑陋,所以被说是海底世界谁也看不见谁,大家都是随便长长。

敖沐阳可以用专业知识来保证,这种说法只是戏谈,鮟鱇鱼长得非常科学,它们如今的相貌也是自然淘汰而来。

鮟鱇鱼的捕食方式就是他先前看到的那样,这种鱼身体扁平,可以藏在海底沙层中,它们的背部生着一条很奇怪的鳍棘,这条鳍棘原是背鳍的一部分,后来渐渐变化而成一根长而柔软“鱼竿”状的东西,其中“鱼竿”的任务是钓着能发光的小肉球。

利用一些鱼类的趋光性,鮟鱇进行钓鱼捕食,它们躲在沙层中,有鱼靠近小球后就会跳起来张开嘴吞掉小鱼。

之所以能在海中跳跃,是因为它们胸部有一对非常宽大的鳍,这鱼鳍很有力量,可以撑起它的身体进行跳跃。

正是因为它们能够在海底跳跃的本领,加上它们身体形状和皮肤光滑无鳞的样子,东瀛渔民给予其一个别称:海青蛙。

第730章 养一批吃一批

鮟鱇鱼有多种分类,刚才它从海底沙层跳出来,敖沐阳认出这是黄鮟鱇,因为它后背有深棕色网纹。

至于为什么这鱼的体色是深棕色乃至灰色却被叫做黄鮟鱇,敖沐阳并不清楚,可能给它起名的人是黄灰色盲?

另外判断这鱼是黄鮟鱇的原因是砖头岛渔场不算很深,也就这种鱼能生活在几十米的水深处,其他的生存海域至少有二三百米之深。

看着隔离网外几个发光的小球球,显然外面还有好几条黄鮟鱇。

它们不知道从哪里来的,靠在隔离网旁边从网里往外钓鱼,算是高手,竟然能从渔场偷鱼。

敖沐阳琢磨了一下,决定来个反钓鱼,把它们全给钓出来。

黄鮟鱇卖相不行,但肉质不错,鱼肉富含维生素A和C,其尾部肌肉十足,可供鲜食或加工制做鱼松等,其鱼肚、鱼籽均是高营养食品,皮可制胶,肝可提取自肝油,鱼骨晒干磨碎喂狗,可以给狗补钙。

最喜欢吃鮟鱇鱼的是东瀛关东地区,在那里这种鱼被喻为人间极品,有所谓“西有河豚、东有鮟鱇”之称。

因为鮟鱇鱼生活在深海,很少成群汇聚,它们也没有往浅水地区洄游的习惯,所以没有鮟鱇鱼汛,很少被捕捉上岸。

但对付它们很简单,敖沐阳去岛上拿了鱼钩,然后带着一些小鱼下了水。

他在海底开始垂钓,鮟鱇鱼用小肉球吸引渔场的鱼,那他就反其道而行之。

鱼钩挂着小鱼出现在肉球附近转动,这鮟鱇鱼立马从沙子里跳了出来。

不到半小时连续有鱼送到嘴里,鮟鱇鱼心里美滋滋,今天真是好口福。

鮟鱇鱼长着大嘴巴,并有一个很大的胃,鱼虾蟹都能吃,胃口很好,甚至它们能吃鲨鱼肉。

当然,这不是说它们能捕食鲨鱼,而是连鲨鱼肉都不嫌弃,要知道鲨鱼肉里是有尿素的,一般没点勇气的还真不敢吃。

鮟鱇鱼从沙子里蹦出来,它一口咬到鱼钩,再想钻回沙子里就不可能了。

敖沐阳快速收回鱼线将它拖到身边,塞进网兜里就是收获。

故技重施,又是一条鱼上钩了。

这条鱼个头很大,足足有一米二的长度,对于极限能长到一米半的黄鮟鱇来说,能长到一米二已经不容易。

而且这大鱼的身上有好几个小鱼,小鱼就剩下下半截身子在外面,上半截身子已经消失不见了。

所有能放光的鮟鱇鱼都是雌鱼,这种鱼很怪,它们雌鱼能长的比较大,雄鱼则只有五六毫米顶多一两厘米。

雌雄鮟鱇鱼的相处方式在自然界中是独一份的,雄鱼生长在黑暗的大海深处,它们行动缓慢,体型比雌性小得多,又不合群生活,只有到了繁殖年龄,才会去寻找雌鱼。

可是在辽阔的海洋中,小小的雄鱼很难找到雌鱼,一旦能够侥幸遇到,它们就咬破雌鱼腹部钻入其皮下,对雌鱼进行寄生,一辈子剩下时间都由雌鱼来养着。

时间长了,雄鱼甚至会和雌鱼融为一体,或者说雄鱼融入了雌鱼身体成为其中一部分。

关于这点研究依然有很多谜团,雄鱼最先融入雌鱼体内的就是脑袋,这么说雄鱼应该死掉了才对。

但是雄鱼依然可以排出鱼精给雌鱼排出的鱼卵受精,它也可以配合雌鱼的生理反应,这么来看它好像又没死……

看到这条雌鱼满身大汉,敖沐阳就没有将它塞进网兜里带到岸上去吃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