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部分 (第1/4页)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村里的生活条件就更好了,家家户户做饭炒菜的时候,都能往里加上肉了。

九十年代以前不是这样,那时粮食还是紧张,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红洋,却没吹到这些被群山环绕的小村里。

敖沐阳现在还会听敖志兵等老人回忆,说那时候的人就靠高粱、玉米、地瓜、土豆来充饥,村里水田少,谁家有水田才能吃上几顿米饭。

那时候老百姓是真吃野菜吃够了,山上野菜多,孩子们就去打野菜回来喂猪喂羊喂牛。

敖沐阳家里也是养过猪的,他给两人说道:“我小时候吧,还是很小那会呢,家里没买船,我爸除了跟人家的船出海捕鱼,就自己养猪。”

“每过完年,我爸就去赶集买几头猪崽回来,这养猪我现在是有经验,必须得多养几只,这东西它得抢食吃才吃的欢,也长得快,要是只养一头那不行,它长得没劲。”

朱朱没经历这样的生活,她也没见过那个年代,就催促道:“小阳叔继续说。”

敖沐阳哑然失笑道:“说什么?就是我爸买回猪我妈在家里养,一般养一年吧,养到腊月……”

六妹忽然打断他的话问朱朱道:“你猜,我们这里把猪养到过年的时候怎么办?”

朱朱的眼睫毛忽闪忽闪的眨动着,她抿嘴笑道:“按照我的想法,肯定是到了过年宰了吃杀猪饭,但我知道你既然提问我,就是猜到我的答案,而且我的答案还很傻。所以,我的回答是养到过年就再送去集上卖掉!”

六妹说道:“错了,养到过年的时候会被人偷走。”

朱朱看向敖沐阳,敖沐阳说道:“以前到了年根确实有偷猪的,一头猪卖的钱一家三口省着点,那能过两三个月呢。”

有人从山上迎面走来打招呼道:“村长,这是去干嘛呀?”

敖沐阳笑道:“打猪草去。”

那人顿时笑的合不拢嘴:“是吗?有点意思啊,我可是有年头没见着打猪草的小姑娘了。”

一边说,他一边打量朱朱两人,然后他猛的皱起眉头问道:“这不是颜总家的公主吗?”

朱朱叹了口气:“公主也得打猪草。”

村里人便笑了,说道:“你们打猪草不专业,得用花箩呀。”

朱朱便问道:“花箩是什么?我知道蒲箩。”

敖沐阳带着她继续往山上走,解释道:“花箩跟蒲箩不是一回事,它跟咱们的竹篓差不多,也是竹子编的,只是开口更大,往四周张开,好像一朵花盛开似的,所以叫花箩。”

朱朱想了想,欣喜的说道:“竹子编成花的样子,那一定很美。”

敖沐阳叹道:“那玩意儿背着很累。”

他小时候是打过猪草的,小学放学就跟着母亲背着花箩、握着镰刀去打草,他母亲还要带着锄头和化肥袋子。

春天山里早晚都有露水,夏天则是暴晒,那时候打猪草真是遭罪,他母亲带他上山不是为了让他能打到多少草,就是让他知道干农活的痛苦,以督促他好好读书将来去城里做办公室。

结果,敖沐阳最终还是回了村里。

他回忆着小时候一些事,这些事已经藏在他记忆深处很久很久了,以至于他以为自己都忘记了。

可是如今他背着竹篓握着镰刀走在山路上的时候,他依稀又想起了那些场景。

此情可待成追忆,许多年以前,他为了打猪草走过这条路,许多年以后他又为了打猪草走了这条路,可惜陪在他身边的人已经变了。

那时候带他走山路的人已经没了,他的余生将再不能看到他们。

那年那日,如在身后;此时此地,再难重现。

想到这些,他沉默下来,带着两个姑娘慢慢走进山里。

朱朱很敏感,立马察觉到了他情绪的变化,主动上来拉住他的手问道:“小阳叔,你不开心了?”

敖沐阳摇摇头道:“没有,别说话,让我静静。”

朱朱乖巧的点点头,老老实实跟在他身后。

六妹也想说话,敖沐阳提前说道:“别说话好吗?我想静静。”

他们又走了一会,六妹又要开口,敖沐阳苦笑道:“真的,我想安静……”

“我不知道静静或者安静是谁,不过我必须得说话了,刚才咱们错过了一片车前草,现在这里有好多灰灰菜,咱们不打吗?”六妹忍不住说道,“如果你都不要,那你想给猪打什么吃?”

第1373章 回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