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 (第1/4页)

在1989年底,中旗公司成立之后就四处购买老八股、老五股最终在市场上持有了大约价格两亿多元的原始股。

1991年4月,由于深州股市基本接近崩盘,4月22日甚至出现了零交易,在王石和宋建邺等人联系下,深州市委领导亲自抵达旗山考察在考察时委婉的提出请中旗资产管理公司救市的想法。

当时,深州市委手里只能拿出两个亿,充其量能救一只股票,考虑自身的利益,特别是在深州还有大量的地产收购意向,杨少宗最终同意配合深州市委也拿出两个亿的资金托盘深展和深万科让中旗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了深展的大股东。

不过,深展的股权表面上比较分散,实际上都还是深州市委说了算。

这种情况下,中旗资产管理公司在深展中仍然只是一个看客唯一的好处就是从深展的股票增值中获得了不菲的投资回报。

中旗公司为什么在国内这么受各地地方政府的喜欢,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听话配合工作。

特别是杨少宗的存在,很多市委领导非常喜欢和他打交道,哪怕是对深州市委来说“有困难找中旗”是绝对行得通的,可对淮海市委来说,关键也恰恰是杨少宗太受其他地方领导的热爱。

从1992年3月开始,深淞两地股市都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涨幅,涨幅之高都是很惊人的,豫园股份直接就向着每股一万元的大关而去。

1991年5月21日,淞州股市正式全面取消涨跌停限制,股价全面暴涨,新上市的五只股票在短短几天内暴涨了2ooo%…3ooo%,就在这个时刻,管靳生就将中旗万通证券公司手里持有的大量股票抛售出去。

所以说,〖中〗国股市就是大鱼吃小鱼,在股民通过中旗万通证券公司不断买入股票的时候,万通证券的大股东,中旗公司却在不断撤离股市。

相比淞州的一路高涨不同,深州股票交易所是吃过大亏的,自从深原野生资金转移外逃到香港的丑闻后,深州股市一直在下跌,直到中旗万通证券公司出面救市,将深万科和深展当作两个大盘股推了上去。

因为有过暴跌的yīn影,深州股市在增新股的问题上显得非常谨慎,直到大量股民jīdang起来要求购买股票,深州市委才被迫增加五十万张认购证,可这个事情还在讨论中。

1992年5月底,淞州股市终于开始下跌,随着新股票不断的加入,淞州股市一路狂泻。在这个时候,中旗公司通过在股市上的运转,募集了约三十个亿的资金。

也可以说,因为中旗公司的撤离,淞州股市的下跌度绝对惊人,没有中旗公司这样的大盘手保盘,新生婴儿般的淞州股市实在是太脆弱了。a。

第一百五十一章 在香港

在〖中〗国股市刚开始起步的阶段,如果你有一千万,投资股市绝对是非常好的选择,但如果你有一个亿,这就比较难说了。

对于中旗资产管理公司这种实际完全可以和后期那些〖中〗央企业相抗衡的巨无霸而言,手里拿一百多个亿的资金,他们想要投资股市是很困难的。

准购证倒不是问题的关键,真正的麻烦在于如果你将这些钱都投入股市,当你准备撤离的时候,谁来买单?

更麻烦的问题是如果你撤离了,两地股市暴跌之后,政治责任要不要你负责。

在淞州股市最小的阶段,中旗公司持有的股票加起来至少有1/75的市值,在深州股市,这个问题就更明显了,虽然深原野这种垃圾股票已经被脱手,在其他四只股票中,中旗公司在深发展和深万科都是当仁不让的大股东。

中旗公司想跑,你往哪里翘在淞州的暴跌cháo中,中旗公司实际上只是脱手了一半的股票,因为这老八股里基本没有一个是中旗公司真正想要长期持有的,而且,中旗公司目前对壳资源也没有太大的兴趣。

当时在市场的企业都还是效益很不错的,都有上级领导,没有轻易谈妥就想占领第一大股东的权益,这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便中旗拿到了,他们也是分散在多家公司中,没有紧bī对手。

暴跌就暴跌吧,对杨少宗和管靳生来说都是可以忍受的,他们用2

个亿的投入换取了30个亿的现金流,还将另外超过30亿的资金从股票市场转移到更为稳定的国债和企业债券上,包括申能、淞钢、淞化、浦东建设债券以及89OP、90、91三年国债。

2个亿的投入,60个亿的回报,还有什么话可说?

留在淞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