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部分 (第1/4页)

当周行文听到卓立这个名字的时候,不由愕然一愣。对于一个地道的中原人,在后世,这个名字往往和另外一个公司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大丰建设开发集团中原省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也是中国有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而且这个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老板卓立,卓立依靠变卖自家的房产起家,依靠自己的手段,在政府搞到许多项目,慢慢积累,默默赚钱,直到胡润百富榜出现之后,中国的许多人才认识到这个人。他也是中国依靠房地产起家的人物之一。只是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和杨根水还有亲戚关系。

周行文盯着卓立,他还不到三十的年纪,看起来非常年轻,但气势却并不强盛,仿佛是一个内向的腼腆人。不过周行文却知道,房地产开放商往往都是沾着一些黑的,卓立能够成为中国房地产开发中的佼佼者,其中手段和经历,都是有些学问的。不过周行文不会把前世的见闻说出来,无论如何,能得到卓立这样的“强人”加盟,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情。

“呵呵,既然能够写出这么正统的文章,自然是有些才华的。而且又是杨叔的亲戚,那就不是外人。杨叔,新的阳光房地产开发公司我就交给你打理了。卓立就暂时当你的副手吧。你们先把开发公司的骨架搭建起来。下属的工程队伍,各种原材料的途径,以及项目等等。项目暂时不必找,我们自家就有大量的土地。原材料这点要注意,如果能够收购一两家砖窑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我们是正规公司,既然要长期在这上面做下去,就要做好长期的准备。最主要的就是工程队,这上面有一些学问。呵呵,这是你们该关注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

' '

第二十九章 购物中心

第二十九章购物中心

ps:今日第二更,万字日更给力吗?俺最近抛弃了所有的娱乐活动,一直在坚持着,希望能得到同学们的支持。()订阅,票票啥的,一个都不能少……

………………

阳光房地产开发公司随着杨根水和卓立的加入等于有了一些骨架,而且因为有阳光商务会社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身后支撑。周行文有理由相信他们很快就能拥有一些不错的成绩。当然,人事方面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新成立的公司要想迅速的发展,在公司职员上必须要谨慎,当然,还需要大量的人气。对于这点,杨根水显露了他的能力。几乎就在4月的前半个月内,他就已经为新成立的阳光房地产开发公司拉来了大量的建筑工人,甚至还有一个完整的工程队。而且还外带一个装修公司,房地产开发所需要的种种业务,杨根水只用了十多天的时间就搞的非常妥当。这些成绩连周行文都觉得十分不可思议。听闻这些建筑工人的来源之后,周行文才释然。这些人有很多竟然是山城连洼人。

山城连洼县是杨根水的老家。周从伟的事业就在此起步。目前山城的大型煤矿有两家在连洼,而是都是以前阳光商务会社名下的,上洼煤矿和下洼煤矿。自从煤窑出现事故之后,受影响得不仅仅是周从伟、周行文等人,更有大量的矿工,这些人一家几口全都靠煤矿为生,虽然后来煤窑正式运作了,但却已经划分国有,甚至后来又几经波折,最终落到了郑城商人张大年手中,张大年只是一个暴发户,那里有经营煤窑的经验,而且周行文为了对付他,刻意让张晋生对其多多“照顾”,一来二去,煤矿就显得格外的入不敷出。

特别是周从建再一次对山城煤窑进行改革之后,张大年终于撑不下去,开始和政府谈判,最终以10万的价格把两大煤窑转让出去。可谓是赔了个彻底。灰溜溜的返回郑城了。

而周从建在接受煤窑之后,开始真正的正规化管理,连洼的煤矿工人几乎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又缺少相关知识。当下就被清理了不少人。这些人以前都是煤窑的老工人,与杨根水、周从伟都有不浅的联系。甚至最初跟随杨根水“打江山”的几个老朋友也在其中。只不过此时杨根水成了大老板,这些人的生活却愈发的贫困了。

杨根水听闻这个情况后,立刻施以援手,不过他一个人的救助终究被杯水车薪,他能管得一时,却是管不了一世。后来这些人纷纷在山城各地找到工作,却大多是建筑苦力,砖窑厂等等的力气活儿。这些情况杨根水是知道的,但他不像周行文那样满脑子的赚钱办法,只能见到一个帮一个。一直到今日。

当杨根水提出阳光房地产开发公司这个建议的时候,就想到了这帮老伙计,这些人都有相关的经验,而是基本上都是几十年的熟人,自然是可以信赖的。他在连洼积累了近十年的声望,此时起到了巨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