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1/4页)

前头和头顶的长发都编了三辫子,然后像道髻一样盘在了头顶,挑了一只跟她身上霜色罗衫长裙一样款式简洁的竹簪插上,后头的长发却由着它披散下去,又笑着跟邹惠妃道:“娘娘一会儿说不得又得陪着沈娘娘剑舞,不如就这样放着吧?”

邹惠妃回头嗔她一眼:“等着她的剑给我都绞断了不成?也编成散辫子,梳上去,都盘上!”

小语看着如今飘逸秀美的发型,啧啧一叹,无奈,只好把所有的头发都给邹惠妃盘了起来。然后左看右看,拔下来竹簪,却选了一个七宝赤金的发箍给她扣在发髻上。

沈昭容那边梳好了灵蛇髻,正在美滋滋地看着镜子前前后后的照着,忽然歪头瞧见了邹惠妃的道髻和漂亮的七宝发箍,懊恼不已,气道:“怎么忘了一会儿肯定要玩的,头发便梳得这样漂亮,不还得颠散了?就她心眼最多。”

☆、247。第247章 偏心(上)

仙居殿里饮酒作乐,琴声悠扬,天将二更时,明宗闲步时意外发现,忍不住也去凑了个热闹。然后,仙居殿的仙乐飘飘就响到了三更以后。

第二天,除了远在大明宫西边的紫兰殿,其他几个被骚扰了一夜的宫殿,都莫名地多了打坏的器皿和扯坏的衣衫,更有甚者,清宁宫里两个“言辞狂悖、礼仪粗鲁”的小宫女,直接被扔进了宫正司。

眼看着便是中秋节,清宁宫和清晖阁开始一起商量安排过节的大事。

赵贵妃协理六宫多时,自然是拿住了内宫六局不肯松手,即便不得不把账册钥匙上交,但在一些人选任命上,还是寸土必争;而裘太后从来不喜欢宫里一人独大,所以虽然仍旧讨厌赵贵妃到了骨子里,可还是让余姑姑出来表了一句态:贵妃当年做得很好,人头也熟悉得多;皇后年轻,不要一个人太累,对身子不好。

戴皇后很想从赵贵妃手里把所有的权力都拿回来——当然,这是因为她还没有赵贵妃看得清楚,她不知道其实大明宫一直都是在裘太后的手中。只是,她需要支持的力量,她认为,既然裘太后已经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那么,明宗应该是可以依靠的那个人。尤其是——戴皇后想到这里就几乎要咬碎了银牙——如果自己容得下邹惠妃,是不是就可以换回明宗在掌宫权力上的全力支持呢?

一后一妃扯皮了一上午,才把中秋节宴上的事情都定了下来。

今年很省事。

年底年初大雪连绵,春天的几场雨水及时,一夏天又没有闹出来洪涝,到现在为止,竟是少见的风调雨顺的一年。

因为风调雨顺,所以中元节的时候,礼部的崔尚书很是嚷嚷了一通应该大大地庆贺,建议热闹热闹。

但那时候邹惠妃还没解除封宫,外头的事情明宗十分之不上心,加上裘太后一直为父亲守孝,不肯出门。明宗便一句:“秋收未至,再等等。”打发了外朝。

到了现在,按说丰收已经是板上钉钉,可以大操大办了。戴皇后也满心欢喜、雄心勃勃地想要大操大办中秋宴,结果明宗关上门和邹惠妃一商量,又去看望了一回郁郁不乐的裘太后,便又给了戴皇后一句话:“太后身子不爽,不要吵。”

如今,礼部不高兴,便把节宴的事情接受了大半过去。说起来,不过是借了内宫六局的器具,麟德殿里一应布置、朝臣们的坐席、吃什么喝什么、仪式舞蹈百戏等等,基本上都是内侍省、殿中省和礼部在办。而清宁宫这边,只要负责内外命妇所在的一半房间里的坐席侍从安排而已。

一切都好说,唯有到了三妃的座次排序时,戴皇后和赵贵妃不约而同住了声。

按照戴皇后所说,自己和明宗坐主殿,赵贵妃在这边坐首席主持,邹惠妃和阮贤妃两边坐下也就是了。

但,左尊右卑,邹惠妃和阮贤妃,谁左?谁右?

两个人其实都知道,必定是邹惠妃在左,阮贤妃在右。

但这句话,戴皇后和赵贵妃谁都不愿意说。

到了最后,戴皇后叹了口气,道:“这样吧,先排其他的,二妃的座次,我见了圣人问一句,让他定吧。”

午睡起来,明宗在宫里闲步,跟孙德福说说笑笑。

孙德福很是不高兴明宗昨晚又喝得大醉,抱怨邹惠妃和沈昭容有点没分寸,明宗却不以为意,甚至语气严重地告诉他:“如今里里外外加起来,我就这么一个可以放松大笑的时候,你若再不替我高兴着点儿,我可就真的只有憋闷死掉一条路了。”

孙德福挠挠后脑勺,方不高兴地说:“玩、闹,唱歌喝酒都没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