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部分 (第1/4页)

明宗被说得脸上挂不住,假作生气,拂袖走了,边走边听沈贵妃笑倒:“啊啊啊,那个人犯了小孩子脾气,在耍赖了哦!”

邹皇后听说,念了声佛,道:“该!”

……

从第一次出征开始,沈迈就没闲着,一口气打了三年的仗。

一直在兰州干看着的裘峰抓耳挠腮,馋得几乎要从城门楼子上跳下去。终于忍不住了,某一年的新年,赶上回京述职,直奔冠军大将军府,薅住沈迈进了书房,先摁在地上一顿老拳,才问他:“我都快闲疯了,家里的几个小郎也天天只有对着木头桩子练刀的份儿,你快给我说说,该怎么办才好?!”

沈迈揉着青紫的腮帮子一通狂揉,翻了不知道几百个白眼,才道:“看在太后娘娘的份儿上,我告诉你一句话。”

裘峰睁大了眼睛等。

沈迈斜着眼上下打量他一番,道:“你辈分太高。”

裘峰一愣。

噗通一声坐在地上,低着头想了许久。

不是自己不识时务,不是自己不通韬略,不是自己是裘家人,而是因为自己——辈分太高?!

这他娘的打仗跟辈分有半文钱关系么?

沈迈看他的表情,就知道他没往重点上想,蹲下,伸了两个手指头:“一,你跟死了的达王爷是一辈儿的,二,太子即位的时候,你可能还能蹦着高儿地跟人打架!”

裘峰如遭雷击,心头顿时雪亮。

当年旧事的知情人,明宗认为的,自己是唯一一个了——而且自己一开始几乎算得上达王和裘太后的媒人。这个事情,明宗耿耿于怀。

另外,自己是武将不假,却没有打过仗受过伤,自己的身体特别棒,自己搞不好能活到百岁——沈迈不过是明宗妾室的父亲,而自己,却是太子名正言顺的正宗亲舅公。

那时候,自己要是除了这个身份,竟然还有辉煌的军功……

裘峰的脸色有些苍白。

沈迈看着他的样子,满意了不少,笑着又点了一句:“你想想邹家。”

邹家……

邹家老太爷早就荣养了,顶着侯爷的名号天天写字画画,虽然渐渐在外头没了声名,快九十的人了,身子却还健旺。

邹家大郎镇守幽州二十多年了,一句要回来、要挪窝的话都没提过。

邹家二郎在军器监呆了一辈子,现在还是那副愣儿吧唧的样子,谁说起这位国丈都摇头。

邹家三郎——邹家三郎被邹皇后打了一个耳光之后去了兰州给自己当长史,一当就当到现在……

小大郎在弘文馆教书,小二郎在户部当主事,多少年都没动过地方……

裘峰的汗有些密。

大皇子即位已经板上钉钉。

邹家作为铁杆的外家,一星半点儿的变数都不肯添。

可自己家,一家子都在憋着劲儿恢复往日荣耀,哪怕是自己,都因为没仗打而手痒心痒……

裘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罢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自己一辈子必须就这样了,机会让给孩子们吧!

裘峰拍了拍沈迈的肩膀,感慨:“以后谁说你二百五,我就把他揍成真正的二百五。”

……

裘峰先去见了见已经颤颤巍巍的裘太后,然后跑到明宗跟前一顿犯浑,逼着明宗当场把裘铮叫了来,又逼着侄子跟自己换了职位——

他裘峰裘三郎,西北待腻了,要求回京城喝酒抱孙逗丫鬟,让裘铮把英国公的位子借来几年。等裘峰死了,再还给裘铮。明宗做中人,立字为证。

明宗头疼欲裂。

裘铮却二话不说点头应下。字据签完,裘峰心满意足乐呵呵地一步三摇唱着小曲儿回府了。

裘铮却跪在御书房不肯走,指天画地赌咒发誓,一定要跟着沈迈去打仗。

明宗这才回过味来,呵呵大笑,把裘铮扶起来,干脆利落地写了旨意,封他行军副总管,准备好了,等着跟沈迈一起去西南打仗。然后通知裘铮:裘家的小郎和小小郎们,想出去见识的,一房留一个续香火,其他人,想去的都去,只是万一回不来,不要怪他这个当皇帝亲戚的不照顾。

裘铮却摇头不迭:“这个罪名我不担。家里这一辈儿娶的媳妇都没那个魄力,回头跟我哭闹起来,我可懒得管。”

明宗呵呵大笑,挤眼:“现在的国公爷可是小舅舅,你怕甚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