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待人群以散开,娜塔莉-波特曼往左手边转过头去,就看到了一个低头在整理资料的侧脸。这是第几次看到他来着?图书馆一次,返校舞会一次,建筑系教室外一次,这是第四次。娜塔莉-波特曼不由笑了笑,这学期自己来学校才不过几个星期而已,就碰到了埃文-贝尔四次,而去年在学校了一年也没有见到过,还真是奇妙。

娜塔莉-波特曼正准备上前打声招呼,却听到讲台上传来了声音,回头一看,穆勒-兰斯已经走上讲台了。娜塔莉-波特曼只好作罢,不过眼神的余光却和顾洛北接触上了,两个人友好地露出一个微笑,就双双回过了头,把注意力放到了讲台上。

穆勒-兰斯今年不过五十岁,但一头银发和慈祥的面容让他看起来已经有六十了。这是一个很儒雅的“老头儿”,今天穿了一套灰色的西装,搭配了褐色的皮鞋和墨绿色的方格长袜,领带挑选了暗红和湛蓝色交错的格纹,如果仔细看,还可以发现眼镜框是墨绿色的,优雅绅士的装扮丝毫不逊色纽约第五大道上看到的时尚人士。而选择了社会心理学这门课的学生都知道,穆勒-兰斯每堂课的装束都不一样,还有不同的搭配,看那架势,去设计学校上服装设计的课也是可以唬住人的。

走进教室之后,穆勒-兰斯并没有点名,只是随意地说到,“今天在食堂里,我看到一件事。有一个学生在那儿大声嚷嚷今天的咖喱煮焦了。接着你就可以发现,印度菜的窗口人数急剧减少,到我离开食堂的时候,印度菜的窗口前面一个人都没有了。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底下学生有的人认真听着,有的人刚刚进教室在找座位,所以并没有人给穆勒-兰斯回应。等了那么几秒钟,才听到教室左侧有一个稍显低沉的声音响了起来,“教授,”然后这个声音轻咳了两下,再次说话时声音就清澈了许多,“从众心理总是如此。如果那个学生在那儿说,今天的咖喱十分好吃,想必情况就会颠倒过来了。”

回答的人正是顾洛北,他知道穆勒-兰斯的习惯,他喜欢在上课前讲些生活里的小趣事,不一定和课程有关,算是上课前和学生的一点小互动。只可惜,穆勒-兰斯上课时专业的态度太过严谨,吓坏了不少学生,所以很少人会响应他的这个互动。

“埃文,那么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做呢?”穆勒-兰斯听到顾洛北的声音,脸上虽然没有太多表情,但视线就往教室左侧投了过去,显然对于有人回应这件事很开心。

“我也是普通群众,不能免俗。”顾洛北倒是很习惯和穆勒-兰斯的沟通了,所以他一点障碍也没有,“如果我本来就不想吃咖喱,那就无所谓了;但如果我本来想吃咖喱,我会去印度菜的窗口闻一闻,依靠自己的嗅觉做判断,再做决定。”

穆勒-兰斯点了点头,显然对顾洛北的问答很满意。“那你说,为什么每次我说故事,都没有人给我回应呢?”

如果说前面的对话还是闲谈的话,那么这一个提问出来,整个教室里的人都把视线集中到了顾洛北和穆勒-兰斯身上。美国人不同于亚洲人,他们对于教授也是尊敬的,可是很少会害怕,因为他们坚信人人都是平等的,就算在学术知识上也可以相互交流。但奇怪的是,穆勒-兰斯课堂上这种冒头的学生却是凤毛麟角,也难怪穆勒-兰斯会提出这个问题了。

“兰斯教授,这个问题你应该问没有给你回应的同学才对吧?”顾洛北笑呵呵地调侃了一句,一些胆小的学生都已经在心里开始埋怨顾洛北的不会说话了,“不过以我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是因为教授在课堂上对大家的发表批评太狠了,打击了大家的积极性吧。”说完顾洛北还是满脸笑意,因为他想起了这门课上,每次穆勒-兰斯对于学生的发表总是不假辞色,要么挑刺一堆,要么不耐烦,甚至会把作业摔在桌子上不看的,弄得学生都很紧张。

但顾洛北知道穆勒-兰斯的习惯,他对你的发表满意了,才会批评,提意见,因为就算是再优秀的学生,也终究是学生,还是需要交流和批评才能取得进步;反之,如果他对你的发表不满意,他反而不屑于评论,因为觉得没有评论的价值。

穆勒-兰斯听了顾洛北的话,撇了撇嘴,“你上学期也没有少被我批评,怎么不见你胆怯啊?”

顾洛北笑着点了点头,“只有听取意见才能进步嘛,不然我也不会连续第二学期选教授的课了,这不是自己找骂嘛。”教室里传来了低低的笑声,穆勒-兰斯嘴角也不由浮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接下来,穆勒-兰斯什么都没有再说了,直接就开始上课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