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部分 (第1/4页)

一部商业大片,情节并不复杂,即使用三大机器人定律做主线进行包装,也还是显得薄弱,不一会,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就讲述完毕了。埃文-贝尔没有立刻开口,而是mō着自己右手的无名指,开始思考起来编剧这个职业,埃文-贝尔在六岁的时候曾经尝试过,可是失败告终。但现在,埃文-贝尔已经不是当年那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了。埃文-贝尔现在在尝试改编“神秘肌肤”这个剧本,获得了不少经验,撰写剧本的速度也在一点点加快起来。要不是因为“九”,估计“神秘肌肤”的剧本现在已经改编完成了。所以,对于编剧,埃文-贝尔还是有一点心得的。

“我对于剧本有一些意见,你可以听听。”埃文-贝尔的回答不意外,许多顶级演员都会对剧本提意见,包括威尔-史密斯,当演员资历和成绩到一定阶段之后,客串制片人的事其实并不稀奇。埃文-贝尔的第一部电影“死亡幻觉”,制片人就是德鲁-巴里摩尔。而埃文-贝尔自己,也在制片处女作上取得了成功。所以,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没有说话,双眼凝视着埃文-贝尔,做出一副倾听的模样。

埃文-贝尔也没有客气,“我觉得男主角太过薄弱了,这使得剧情太过生硬,主题的挖掘也不够深刻。电影的世界观没有问题,关于‘秩序与自由,安全与代表,的剖析也很深刻,只是,男主角个xìng挖掘的缺乏,使得剧情本身和角sè缺乏一个交融点。这势必就导致,剧情归剧情,角sè归角sè,而电影本身,更需要依靠演员的魅力带动角sè。这可不是个好现象。”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本身就有参与到剧本的改编中,所以对埃文-贝尔的话很轻松就理解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坐在旁边,也是收获颇丰,他从埃文-贝尔身上看到了:站在演员角度去看剧本的新视角,这对于他将来在角sè的理解和演绎上,肯定会有帮助。

“男主角对机器人的厌恶来源,没有解释清楚,这就导致了,男主角的执着没有一个源头。”埃文-贝尔没有拐弯抹角,将自己的观点直接就提了出来。“影片的走向,就是因为男主角的执着,当所有人都放弃抵抗的时候,只有男主角一个人在坚持,也正是他的坚持拯救了所有人。但重点是,男主角坚持的源头是什么?他对机器人的厌恶原因又是什么?没有解释清楚,反而让整个主线都变得被隔离了起来,导致的结果就是:男主角为什么如此执着地怀疑机器人、厌恶机器人,没有人知道。而结尾所谓的大团圆结局,就更是莫名其妙-了。”

记得上一辈子克里斯托弗-诺兰后来创造的经典影片“盗梦空间”,同为商业大片,“盗梦空间”不仅因为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奇思妙-想而震惊全球,同时他在男主角身上的挖掘,也让电影的主题上升了足足一个档次。男主角对于回归家庭的执着,以及他对妻子的愧疚所引发的一系列反应,让这部单纯的商业大片在主题上也赋予了深刻的含义。

埃文-贝尔认为,“机械公敌”这部电影也是如此,男主角信念的来源,必须解释清楚,以此出发去影响剧情的走向,势必会让剧本的质量高出不少。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却是陷入了沉思,他有些困扰了。一方面,他知道埃文-贝尔所言的正确xìng,让他刹那豁然开朗,明白了剧本现在最大的残缺;另一方面,剧本已经先后修改了四次,现在又进入了筹备的末尾阶段,如果再更改剧本,不知道二十世纪福克斯又会是什么态度。这让亚历克斯-普罗亚斯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大公司大制作,果然是麻烦重重。!。

545 挖挖墙脚

今天第三更,求推荐,求订阅!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现在很纠结,就他个人来说他喜欢埃文-贝尔,可是,在二十世纪福克斯面前,他的决定权不大。所以,他也只能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制片人,最终的决定还是要由二十世纪福克斯来做。

有心事在脑海里,亚历克斯ˇ普罗亚斯晚餐过后,就坐不住了,率先告辞,决定回去整理一下思路,然后和“机械公敌”的制片人约翰-戴维斯好好谈谈。

亚历克斯-普罗亚斯回去之后,第一时间就联系了约翰-戴维斯,针对这个两难抉择展开了讨论。

选择威尔-史密斯,代表铁打的票房号召力,预定了成功的一半;选择埃文-贝尔,票房号召力和人气方面,比不过底子深厚的威尔-史密斯,而且还要第五次修改剧本。这个选择题,看似困难又好像很简单。不过,不同的电影公司根据自己不同的考量,会有不同的选择。目前来看,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