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3部分 (第1/4页)

难怪,难怪电影里会出现那些被裁员职员们的表白,以表白开头并且以表白结束,这种伪纪录片的拍摄方式,甚至有些拙劣,这些非职业演员们的普通人说着或励志或动情的话语,这不仅和“在云端”的整部电影风格完全不符合。而且和埃文…贝尔的个人风格更是有着天壤之别。这一切只是因为埃文…贝尔不打算用“拍摄”来呈现,只是通过镜头记录下了生活里最真实的一切。无论发生了什么,哪怕是九一一这样天塌下来的事故,但生活终究是要继续的,只是比起孤单前行、孤军奋斗来说,身边有人陪伴总是会轻松一些的。这样的道理。反而褪去了煽情的外衣,轻而易举地击中了每一个人的内心。

所以,当电影结束时,那宛若蕴含着无限禅意的云端之上,一股汹涌的反思浪cháo就这样毫无预jǐng地直接扑面而来,让人没有喘息的空间,就被自己的思绪所淹没。不是感动,不是悲伤,不是绝望。不是幸福,不是庆幸,不是苦涩,不是痛楚,没有人能够分辨出自己脑海里的思绪到底是什么,因为这一股思绪太过庞杂也太过深沉,必须好好坐下来,静静地思考,静静地抽丝剥茧。静静地品味。也许。以上情绪都是吧。

“纽约时报”的尼尔…达西又一次地被埃文…贝尔震撼到了,或者准确一点说。他已经习惯了被埃文…贝尔震撼,只是在每一次电影上映时,这种夹杂着惊喜的震撼又再次扑面而来。

“我喜欢埃文…贝尔,因为在他的电影里总是有种无法剥离现实的阵痛,他给你一块糖衣包裹着的药丸,让我们细细品味着那一层糖衣的甜蜜和幸福,但是逐渐的,糖衣的甜蜜里却混杂了各种各样的滋味,酸楚、苦涩、辛辣、甚至是痛苦。在埃文…贝尔的镜头之下,我们被迫直视你我的生活,将隐藏在心底的伤疤一点点撕开,黑暗绝望顷刻将自己淹没,而故事的结局却给了我们一道没有答案的选择题,无限的反思成为了电影里的主旋律。这就是埃文…贝尔电影里最大的魅力。

‘在云端’是一部冷冰冰的作品,至少比起‘朱诺’、‘一天’、‘荒野生存’这样的作品,‘在云端’更加接近于‘神秘肌肤’的冰冷,让人血液都冻结成冰的低温。只是,比起‘神秘肌肤’的痛楚来说,‘在云端’并不是没有温度的冰冷,而是在温度上升的过程中,突如其来的降温让我们都措手不及,这种悬崖跳水式的落差正是来源于残酷的生活,刺骨的寒冷。幸运的是,这部作品在冰冷的同时还参杂了很多的温暖,至少能够给我们一个反思的机会,而不是迷茫。

在去年饱受经济危机摧残的环境里,埃文…贝尔带来了‘朱诺’这部作品,激励了无数人;而今年处于后经济危机的纷乱时代,电影市场更是一片杂乱不堪,在经济缓慢复苏的情况下,‘在云端’出现了,直接刺中了人们内心的软肋——失业,甚至还借助裁员专家专业一个敏感的身份来阐述这个话题。

在电影之中,埃文…贝尔并没有一直纠缠在失业这个话题上,而是借用裁员专家瑞恩的视角来发现人们在转折时所经历的痛苦和迷茫——这似乎和‘朱诺’的主题有着不谋而合之处,但更加犹豫,却也更加现实。更重要的是,埃文…贝尔借助着失业这个话题,不仅在探讨后经济危机之下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在讨论着整个人生旅程这样的大命题。

的确,经济危机这样的巨大冲击,失业这样的巨大困难,但是在人生旅程里却仅仅只是一个门槛而已。

瑞恩是以奔波在各地传达裁员指令的专家,他一年有三百二十二天都在出差,在家的那四十三天就是一种煎熬,瑞恩以一种自我放逐的方式在享受着他的形单影只,在他姐姐看来他的生活完全就是与世隔绝,但瑞恩的反驳却是说自己正在被人群包围,于是这种在被陌生人编织的繁华簇拥下的孤独成为他最自在的生存方式。所以,当娜塔莉开发出用视频会议代替出差进行裁员时,瑞恩强烈反对的背后,更是他害怕失去自己生存的方式。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瑞恩面对被解雇者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家庭,他们愧对的是家人的期待,同时来自家庭的呵护也将成为他们疗伤的港湾,与此相比,瑞恩那些励志的话语显得苍白而矫情。

也许,站在被解雇者处于一个弱者的地位,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瑞恩无人分享的人生才更加值得自卑。这一点瑞恩未必不知道,所以尽管他在行为上逃避着家庭,但来自家庭的托付他却不敢懈怠,就比如他答应给妹妹结婚拍摄的纸板合成照片,当纸板落水,他狼狈地去捞取。因为这一份亲情就是维系这他生命中仅有的常量,当一切幻灭,亲情能够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