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 (第1/4页)

我们和老门卫越啦越热乎,他邀请我们进去坐坐。

坐在门卫室,我们继续聊天。

“这孤儿院建在这里,简直就是世外桃源。”老三感慨地说。

“是啊,这是新建的,搬过来好几年了,以前在孤儿院,在老市区那边,地方拥挤,设施也破旧,周围环境也很差,现在和以前比,真是上了天堂了,孩子们的福气呢。”老门卫说。

“新建这孤儿院,要投资不少钱吧?”老三说。

“那是的,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要亏了一位海外的慈善家。”老门卫说。

我接过话:“这海外的那位慈善家,是干什么的?男的还是女的?”

老门卫摇摇头:“这个慈善家,到目前,谁都不知道是谁,这人是匿名捐助的钱,直接达到了孤儿院的账户上,指明说这笔钱要专款专用,建一座新的孤儿院。大家只知道这笔钱来自美国,却不知道是谁捐献的。”

“好人啊,好人,我想这位慈善家一定是华人吧?”老三说。

老门卫笑起来:“这个谁也猜不到,不过,大家都觉得应该是华人,说不定是老华侨呢。”

“为什么一定是老华侨呢?”老三说。

“年轻人谁能有这个财力?再说了,年轻人都想着有钱去做更大的生意,去挥霍,谁会想到做慈善呢?”老门卫说。

老三一拍胸脯:“大爷,这话你就说错了,等我赚了大钱,我就来做慈善。”

我接过一句:“等你赚了大钱,你也不是年轻人了,你也老了。”

“靠,你这话说的,太丧气!”老三瞪了我一眼。

老门卫看我俩在斗嘴,笑起来:“我看你们两个小伙子都很面善,听口音是北方人吧?”

“嗨,大爷你还真猜对了,我俩是山东林州的。”老三说。

老门卫点点头:“我听出来那么带有林州口音了。”

“那,大爷,你是哪里人啊?”我问老门卫。

“我是海州人啊。”老门卫说。

“那你怎么能听出我俩是山东林州的呢?”我说。

老门卫呵呵一笑:“我女婿就是你们山东林州人,我听多了他的方言味道,所以你们一说,我就听出来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这么说,大爷,你和山东人也是颇有渊源了。”老三说。

“是啊,所以我一听到你们山东口音,就觉得很亲切。”老门卫开心地说。

我俩和老门卫越谈越近乎。

“大爷,这孤儿院的孩子,都是怎么来的?”老三问。

老门卫说:“这个……来源渠道就多了,有的是因为天生有缺陷,被父母抛弃的,有的是女孩子未婚私生的偷偷送来的,有的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扔到孤儿院门口的,有的是父母遭遇意外身亡被孤儿院抚养的……唉,说起来都是可怜的孩子……”

“那来这里的大人,除了来做公益献爱心的,除了来领养助养孩子的,还有干嘛的?”老三又问。

“还有来这里寻找孩子的啊。”老门卫说。

“寻找孩子?”老三做惊讶状。

“是的,有的当年迫于各种原因把孩子扔到了孤儿院,现在又想回来把孩子领走的。”老门卫说。

“这样啊,那,他们都能找到孩子吗?”老三又问。

“有的能找到,有的就难说了。”老门卫说。

“为什么难说了?”老三说。

老门卫说:“譬如,有的孩子被人领养走了,有的孩子在孤儿院因为疾病等原因夭折了,各种原因吧。”

“夭折的孩子多吗?”老三说。

“很少,孤儿院的工作人员对孩子们都照顾地很用心,除非是送来的时候就是重病,一般很少有后来出事的。”老门卫说。

“那就是说,来找孩子找不到的,一般是被人领养或者助养走了?”老三说。

“是的。”老门卫点点头。

“但是,领养助养人一般是可以找到的啊。”老三说。

“是的,一般是能知道的,但是,有一个时期的孩子被领养助养走的,是不好找到的。比如6年前左右的孩子,因为孤儿院档案室发生过一次火灾,很多档案被烧了,找不到了,所以那部分孩子的信息就无从查找了。”老门卫说。

“哦……”老三点点头,“哪那个时期的孩子,现在也有来找的?”

老门卫点点头:“有啊,前几天,我听说有个来自新加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