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冲突 (第1/2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从沉睡中醒来,程凯熟练的揉了揉太阳穴,真的是受够了这种感觉,动不动就昏迷,脑阔疼。

不过,虽然程凯嘴上嘟嘟囔囔地抱怨着,但是心里对龙皇并没有半点不满,尤其是在对文道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

虽然自己每一次接受一些记忆时都会不自觉地晕眩过去,但是那是自己精神力太过弱小的原因而自主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机制,也怪不得龙皇老人家。

而且,这种玄幻一些的接受知识的方式,感觉更加全面一些。因为如果单纯地口述、讲解,难免会有所遗漏,总不可能把边边角角的东西也一并说出来吧?更何况,很多体会是用语言难以形容出来的。

接受了龙皇对文道的理解,程凯在心里对龙皇和界魂更尊敬了几分。龙皇不愧是能够灵魂离体的存在,居然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引导了华夏的诗词发展,又通过对领导人的种种隐蔽领导,使得诗词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真是煞费苦心!

在这个世界,诗词很大程度上是不外传的,而一旦有那么几首被他人获知,便会很有可能传遍四海。当然,也有许多文士为了扬名,或是一时兴起,主动将自己创作的诗词传遍十三州。

利用诗词壮大精神力,不是通过创作,而是通过吟唱。或低吟、或浅唱,当然如果不想暴露的话,在心中默念也可以,只是效果会低上不少。通过诗词歌赋,与天地灵力沟通,借天地之力温养灵魂,便会促进精神力的不断壮大。

而精神力利用的方式,除了直接精神力离体压迫这种粗浅至极的方式之外,同样是需要借助诗词的力量。

当文士有心以诗词战斗时,同样会吟唱诗句,借天地大势攻敌,有着莫大的威力。甚至还可以用来招风、祁雨,改变一地环境。文士的精神力越强大、吟唱的诗句越能符合天道意志,所能借到的大势就越强悍,效果也就越显着。

诸葛亮当年借东风,便是提前十数天就开始调整自己的状态,保证自己关键时刻能够处在最佳状态,然后在台上运用精神力高声吟唱自己精心钻研创作的诗赋,这才在最后关头借来了致命的冬季东风。

在程凯看来,这与魔法师倒是有着些许的相像,或许也是在龙皇的引导之下才会出现的吧?

至于龙皇所说的江海之中,有恐怖存在的事情,程凯倒是深深地记在了心上。就这个世界的情况来看,海洋的面积同样远远大过陆地。也就是说,辽阔至极的海洋中或许会隐藏着许多许多的秘密。

就好像前世一样。

那么广阔的海洋,毕竟不是人类的领地,探索难度大,又看不到明显的远远超过代价的收益,人们自然不愿意去探索。

就像前世,人类的科技已经可以进入太空,甚至发射的航天器可以突破太阳系。但是就海洋而言呢?蛟龙号能够下潜数千米就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了。

是因为向海洋探索要比探索太空更加困难吗?

或许是,但是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海洋没有那么大的预期,而对太空,人们从来不缺少遐想。

而潜水器的开发,在二战之后便有些缓慢,直到最近几十年,随着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不断涌现,人们对海洋产生了更大的兴趣,这才开始加大探索的力度。

而在这三国时期,人们同样不曾深入探索过海洋。

一方面是因为灵气衰减,武者们没有足够强的实力潜入茫茫大海。另一方面也正是需求,反正只有这么一片大陆,而且还争斗不休呢,去海洋,干什么?

晒黑吗?

所以,程凯丝毫不怀疑海洋之上有着自己不能轻易涉足的禁区。只是,不知道是有着恐怖而神秘存在,还是……

想到某种可能,程凯不由地打了个冷颤。

不可能吧,这只不过是灵气复苏罢了,怎么可能会有那个?

跳下床榻,程凯轻轻地跳了几下。

不错,挺轻快的,感觉精神还不错。

程凯打算走出庭院去到处转一转。毕竟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这里会一直是自己的住处,怎么能不多了解一下这鄂县的情况呢?

话说回来,再过一段时间孙权应该会把这里当做自己的治政之所,或者不恰当地说,是治所了吧,虽然现在的孙权还没有全据扬州。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这熟悉的诗句正是不久之后在江东传唱最为广泛的民谣。

很多人认为这是后来吴主孙皓将都城重新从建业迁回武昌时才被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