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孙权心思 (第1/2页)

好书推荐: 掌元时空 特警乱明

孙权走了,走的时候,脚步十分轻松而又随意,看起来,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但是,程凯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悠闲日子还没过几天呢,就被孙权强行上门搞了这么一摊子事儿,程凯不禁感到一阵焦躁。

迫于孙权给自己的压力,程凯不得不表了忠心,也担下了一个艰难的任务。不,不止艰难,还有很大的风险。

可程凯能拒绝吗?孙权都说到那个份上了,拒绝的下场绝对只有死亡一种结局。在死亡和生存的选择面前,程凯毫无疑问选择了生。

或许有人威武不屈,在“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面前选择了毁灭。但那些能够下这个决心的人,要么心中有坚持,要么便是有不得不死的理由。

但是,程凯并没有这些东西。他现在最大的坚持,或者说是追求便是强大。变得最够强大,才能有更多选择,才能有掌控自己的机会。

除了强大,程凯最大的追求还有一个就是活下去。为了这个两个目的,只要不是丧尽天良、有违做人原则的事之外,即使冒再大的危险,程凯也甘心去做。

事实上,即便孙权不来,程凯也知道自己迟早会与世家碰上。因为江东的世家,实在是太过排外了。他们不禁排斥本地的寒门,对于外来的世家更加排斥。

当然,这是所有世家的共同特点,毕竟不管是本地寒门的崛起还是外来世家的立足,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利益的“侵占”。至于那份利益本来是不是应该由他们占有,那并不被他们记在心上。

因为哪里有那么多应不应该,吃进嘴里的还想让他们吐出来,那岂不是痴人说梦话?拿到手里的,就是他们的。至于如何而来,重要吗?

程凯想要成长,想要壮大,作为外来的孤单寒门,必然也会导致他们的利益受损,从而产生矛盾。除非自己愿意一直处于人下,从头忍到尾。

但是,那可能吗?倒不是说程凯不愿意。如果一味地隐忍有用的话,程凯不介意做一介“忍雄”,只要达到目的便可以了。

但是,单纯的隐忍是远远不够的。

自古以来,只听说过强大的人隐忍不发,使敌人懈怠,一击而制敌。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在弱小之时便一直隐忍的。

即便忍,也只是暂时。

或许,真的有人从一开始就打算忍到彻底强大起来吧,这么多人,怎么可能没有人有这种想法呢?

但是,闻所未闻。

为什么?因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强大起来。

遇到困难、遇到敌人、遇到危机,想的不是迎面而上,而是隐忍不发,等自己有了绝对的把握再出手。其结果就是一忍再忍,最后无法再忍,落得个悲剧结果。

所以,程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隐忍,而是锋芒毕露,就如同不知死亡为何物的蜜獾一样,干就是了。

程凯在虞翻逼迫之下看似不得已而做了那首表明心迹的诗。但事实上,即使没有碰到虞翻,程凯也会自己找机会在江东地区的百姓之中扬名。

因为,自己的崛起,肯定不会只靠自己,而寒门的力量,完全是自己可以利用的。一旦自己的名声在江东毁掉,那江东自己就真的完全混不下去了。

拉拢寒门和一部分世家,死磕那些看自己不顺眼的世家。这就是程凯在做出来江东的决定之想到的立足办法。自己的前进道路上,肯定少不了拼杀。

但是另一方面,没有拼杀,如何能在武道的路上走得更远?像关羽和典韦,正是在官府的通缉之下爆发除了潜力才能迅速进阶;吕布也是在草原上与异族日夜征战而武艺高强。孙策、赵云等人更是如此。

就连自己,不也是在拼死冲杀中才突破的三阶吗?

孙权。

程凯不自觉又想到了这位未来的大帝。

自己还真的不知道他说的是真还是假。至少,从逻辑上来看,真的没有漏洞。而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世家的确是对孙策怨念最深的那部分人。将孙策处之而后快,确实有很大的嫌疑。

可是,尽管心中隐隐地相信了,程凯的潜意识还是告诉自己不能轻易相信孙权。那毕竟是一代大帝,以腹黑闻名的大帝。

如果有对孙权的事迹不是很清楚的朋友,想一想着名的桌游《三国杀》里面孙权的技能吧。

制衡。

能够在众多世家之间游刃有余的孙权,岂会一点心机都没有地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自己?怎么可能会如此轻易地就相信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