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同仇敌忾 (第1/2页)

不过古青还真不能反驳,嘱咐了大成嫂子一句“嫂子帮着照看下我爹”,人就拎着锄头直奔村头。

村前已经乱成了一团,只听得见北凉人的马嘶人喊声,看这样子,他们设下的陷阱有效了。

当日,古青和王大成从凉州买了一车的铁器回村里后,就给每家都发下去了。后来古青觉得这样还远不够,牛口衔村的村民都是普通的百姓,哪能和马背上长大的北凉人相比?

若是硬碰硬,肯定要吃大亏,还是得智取!

于是她又想到了挖地道,可这地道却不是在家里,而是在村头。

王大成等人听了之后也觉得这个点子好,对于经常打猎的人来说,这就是挖陷阱,他们还是得心应手的。

王大成动员了全村的男女老少彻夜通宵地忙活起来,不出两日,就在村头挖好了一条十几丈长、两三丈深的壕沟,上面盖上一层薄薄的木板,把杂草移植在上头,伪装得很逼真。

除此之外,古青还设计了第二道防线,就是绊马索。

在壕沟后面每隔两丈远就系一根绳子,足足拉了十道。

反正能想到的法子都用上了,为的就是阻止北凉人屠村,毁了牛口衔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

这些日子的忙碌,基本上都是王大成在操持,古青不过动动嘴皮子而已。

但村里有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惊动了李德顺。

他过问了一次,知道大家伙儿都是在为北凉人的入侵而备战,当然不会阻拦,可当他知道挖地道、挖壕沟、拴绊马索这些点子都是古青出的之后,心里就不淡定了。

这小子要真有这份才能,闺女银欢嫁给他也未尝不可啊。

虽然古青没有寻常男子那般强健,种不得田打不得猎,可人家有脑子啊。只要有脑子就能有本事养活老婆孩子。

李德顺虽然不过区区一个小里正,可他已经深深体会到脑子的重要性,比起五大三粗只会蛮干的男人,他更看重有脑子的古青。

心里打定主意之后,他就欢喜起来,看着银欢在家里哭哭啼啼的,他倒反过来安慰起闺女,“娃啊,古青那小子不想做上门女婿,爹也不勉强了。等过了这阵,北凉人消停了,爹就托人说媒去!”

“真的?”银欢一张日渐消瘦的小脸儿上顿时灿烂起来,笑得璀璨夺目。

李德顺也高兴起来,点着闺女的鼻尖道,“看把你急的,真是女大不由人啊,爹何时骗过你?”

银欢立即欢喜起来。

且说今晚听见动静之后,李德顺也披衣起来,身为里正,他自然要露个面儿。

安置好妻女进了地道后,他摸了门闩往外头走去。

远远地,就听见村头那儿人声鼎沸,像是有万千兵马在厮杀一般。

多年未曾见过这种阵仗的他,慌得两腿竟哆嗦起来。

正站那儿不知是进好还是退好,就见旁边嗖地窜出一个人来,越他而去。

他半眯着眼觑了半日,看身形倒像是个女子,不过看那走路风风火火的样子,分明又是个男子。

他约莫猜出这人是谁了,心里不由一阵舒坦:看来闺女的眼光没错,别看那小子瘦不拉几的,胆量却是不小。

他跟在古青身后,一路奔向村头。

就见村头几十个壮劳力手里持着各样铁器,正紧张有序地忙活着。

古青转身进了一个窝棚,找着王大成,问他,“大成哥,咋样了?”

王大成站在门口,又是紧张又是兴奋地指挥几个猎手往壕沟里射箭,见古青问,忙道,“前头已经掉进去十几匹马了,估摸着是探路的,怕是后头还有呢。”

“即如此,那就叫老少爷们打起精神来,今晚怕是有一场硬仗要打!”

“你赶紧回家去,这里有我就成了。”王大成点头,又不放心地嘱咐着古青。

古青摇头,“生死存亡的时刻,我怎能临阵脱逃?”

王大成急了,劝她,“你懂医术,谁都能杀敌,就你不能!”

古青无言以对,呆呆地站在那里。

当此时,对面忽然响起闷雷般的响声,众人心神一凛,就听王大成急道,“怕是北凉人又来了,快准备!”

于是众人乱哄哄地忙各就各位。

古青则被王大成一把拽进窝棚,“你好好呆着,千万别出去!”

古青就算出去了也是添乱,自然老老实实窝在里头了。

刚蹲好,外头又窜进一个黑影,古青以为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