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昆仑山警告》 (第1/3页)

好书推荐: 秦风飞扬

“好!”寇准两袖一挥,“将军教的好!就这么办!相如,明天你就埋伏好,敌人能否损兵折将,就看你的了!”

“领命!”

休息到凌晨五点,胡文跟甄雷益领兵马已经在地道边缘,“斥候来报,周围已经发现契丹营地,明日只等杨将军追杀过来,痛快!不过,我有个想法,为了我们最大杀伤敌人,我们弓弩要连续不断地射出去,为此,近来我们这一队专门练习一套阵法,在狭窄区域,使群体变阵,保证最短时间发出弓箭,步卒要找来大嗓门,让喊杀声震动山林,溃退之军心大乱,我们埋伏的效果就最大!甄兄,你嗓门足够,明日喊杀声,一定要在我们射杀之前,敌人胆惧,必成刀俎中鱼肉!”

“好,到时,我吓死他们!看我的吧!我叫几个吹角的,只要吹不死,就往死里吹!”

第二日战事一开,果然,攻城箭羽落在城墙冰冻上,纷纷下落,敌人爬上来时,根本没法支撑,纷纷掉落。突然杨将军打开城门,撕杀出去,敌恐,撤退。

“兄弟们,马上该我们了!”甄雷益抱着大弩,猫在一旁土丘边,只能契丹撤退。

说时迟那时快,契丹人也是肩扛一个脑袋,撤退到林子中,突然一阵喊杀,“谁啊?我还没喊呢!”

不远处,足有两千义军杀过来,甄雷益大喊一声,“杀啊!”

契丹齐齐转身,丢盔卸甲,接着箭雨落下,前后三路人马包裹契丹秋千精兵,卓相如领军骑马作战,杀得分外红眼,万万没想到,卓宗仁跟蔺彦父亲蔺老头,再大名府办差,于是赶来军前,盈凰领一队人马就在后头,准备追击。

大胜后,众人聚集,皇帝派人来督军,提升杨延昭为莫州刺史。

卓相如一战升为昭武校尉,直属杨延昭亲军。卓宗仁引以为傲,却几乎没对儿子说什么,临走时,只是跟杨将军说,见到皇帝,一定诉说大宋军威,不差契丹,要鼓励皇帝抗敌,像傅潜这种货色,绝不要留在军中,寇准则表达一定会直言进谏。可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寇准因功被降,派到凤翔府任知府,即便吕端多次规劝皇帝重用,皇帝都委婉拒绝。

寇准也心含遗憾,只是比从前坦荡多了,奔赴凤翔整顿军务。然而不到半年,又被召回,宰相们议定保举,寇准居然成了刑部尚书,兼任开封府府尹,朝野震惊。

几路大军相继和契丹,在华北黄河流域交战数月,各有胜负。最后萧太后选择收兵。然而这一次两国交兵,给宋真宗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那就是敌人攻击性,非大宋军队可比,他们一直处在进攻的氛围里。

寇准每每上奏,必言:“陛下,大唐何以强盛?在兵强马壮,更在于进攻意识,尤其是朝廷的意识和志气,人无志不立,国无志遭人欺,我大宋以武立国,以文治国,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眼下,敌人进攻迅速,来势凶猛,就是认准我们不敢主动进攻,尤其不敢远征,我们为何要一直处于守势?禁军70万,哪怕培养30万骑兵,幽云十六州,便可拿下!没有长城护防,我们就会一直被动挨打!如今契丹人退却,是回去休整,否则还会再次进攻!我们要改变国策啦!”

大臣陈尧叟道:“寇大人,每次言兵,只讲进攻,忘记先皇了吗?我军如今精锐之师不在进攻,劳师袭远,兵家下策,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

“哼哼哼!”寇准看他都不看,笑道:“如何屈人之兵?”

“一个字,守!君不知《墨子》中……”

寇准不等他说罢,“鬼扯!如今情形,还守个屁啊!你怕不知傅潜怎么流放的吧?陛下,这一路走来,敌人退却,是守出来的嘛?”

“难道就不能谈判嘛?”参知政事王钦若冷静道:“大宋建国快40年了,百姓安居乐业不好吗?”

“这是两个话题。”寇准不看他。

皇帝走下龙椅,“王爱卿说得不错,难道就不能谈判嘛?契丹人也是人,他们吃喝拉撒,也得需要钱粮,自古以来,开国不到百年,宜用老子之道,怀仁四方,我大宋又不缺钱粮布匹。”

陈尧叟道:“官家所言极是!自古开国,国策宜对百姓谋福,百姓才会支持我们,汉唐无不如此,好兵者国运不昌,国祚不隆,我朝眼下以文治国,不轻易言兵,否则必伤国体!陛下圣明!老子道: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契丹不可能一直处在强盛的兵锋上。”

“你指望他们自己虚弱下去?”寇准挥袖子,“各位道德楷模,你们知道你们在说什么嘛?知道边防为何有百姓参加叛军?契丹长年掠夺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