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秦王破阵乐》 (第1/1页)

好书推荐: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大侍官宣罢,拜贺道:“如今大辽国,除了陛下就是大丞相,举国颂扬,臣民之福啊。” 高勋笑道:“树再高,怎敢跟大山比!陛下皇恩雨露,我等才得惠受福,人生百年,至乐者莫过于辅佐明君治理天下,如今大辽蒸蒸日上,我等享点小乐有何不可?” “大丞相说的是!” “来人!将十匹宝马,十副马鞍送给大侍官,高某薄面,大侍官不要客气。” 大侍官道:“哎呦,那小的谢过丞相大人!” 看着离去的队伍,高勋笑道:“立刻进宫,带好本相的兴国十策。” “陛下,三京的官员名单臣妾已经拟好,这是臣妾重新起草的官职细则,请陛下过目。” 大殿内,萧绰立着不动,耶律贤看眼高勋道:“大丞相!劳烦您看看皇后的。” 高勋接过,心下一惊,“不可能!怎会比本相还要细腻,这汉制方略……” 高勋眯着眼就看着平和的萧绰,笑道:“皇后娘娘可问过韩大人?” 萧绰也不看他,也不回答。 耶律贤笑道:“大丞相就说皇后的如何?” 高勋俯身拜道:“皇后娘娘聪慧,陛下圣明。” 瞅了眼手里的内容,高勋皱了眉头,因为确实比他的更好,可他还是骄傲无比地笑道:“汉制方略复杂异常,涉及大辽臣民百万户之巨,不光契丹皇族要分步实施,就连十六州也要逐年修订审理,事不可一蹴而就,陛下,臣还有一份国策纲领,请陛下过目。” 高勋才拿出未跟任何朝臣商议过的“汉制革新”。 看着纲领中,细化边陲三路招讨司官职,分立东北女真和室韦,划分三京军政版图,分步实施十六州和渤海国的军民政治,尤其是对数十属国的制衡策略,更是从前所有,清晰明畅,图文并茂,看得耶律贤如置身大辽江山之内。 “好!好个大丞相,不愧是大丞相!” 耶律贤欣喜道:“朕得大丞相,如兼得众臣,好个让东丹国和幽云十六州,成为大辽经济的左膀右臂!‘屯田官斛粟法’、‘和籴仓法”、‘战马群牧制’、‘军马簿籍制’,妙!此乃备军大计!” 一眼瞥到萧绰,耶律贤即刻止言,高勋俯身道:“能为陛下分忧,乃臣的本分。” 萧绰面无表情,耶律贤笑道:“大丞相辛苦了,先去好好休息吧。” “谢陛下!臣告退!” 耶律贤又道:“等一下!赏!” 一番感恩戴德过后,高勋理了理朝服,瞥了萧绰一眼,这就挺胸仰首,两臂后背,大步款款,迎着春风得意而去。 见他不见了身影,萧绰刚要抬步说话,殿外却跑来一个身影,“陛下!臣还有一事!” 高勋不等皇帝答话就道:“臣请陛下恩准郭袭任南院枢密使。” “准!” “谢陛下!” 一拂袖子,高勋大步而去,萧绰气得叉腰,朝皇帝瞪目,甩手立住不动了。 然而好久,耶律贤只是注目望着皇后,一动不动。 “陛下,您怎么这么看臣妾?” 耶律贤顿觉身体有些乏力,“朕没事,想休息了。” 几日来,耶律贤将高勋的方案几乎背了出来,每次提问萧绰,她也是如数家珍,对其中还能细细布局的军政大要,萧绰也相继提出见解和可行方案。 “如此能臣!陛下,舍得杀他吗?” 萧绰盯着耶律贤,可耶律贤边画着地图边回道:“杀不杀,看的不是他能或不能,贤与不贤,是时机,当杀之时万人阻挠必杀,不该杀时,虽举国喊杀,必生之!” 萧绰虽然复仇不共戴天,却也即刻会意,四目里已暗藏杀机。 “启禀陛下!韩大人到。” 耶律贤正身笑道:“时机已到!” 自从耶律贤登基,高勋的权势地位,一步一重天。 从南院枢密使而封秦王,又任大丞相,举朝国政几乎尽在他手。 他也心知肚明,能够有今天这番地位,凭的不是拥立之功,也不是先祖勋业,而是自己的才华。 精通百家之学,对商鞅吴起、房谋杜断有无限神往。 每每读到韩信被族,他便重复着那句: “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然而他却没有感叹,双目里却是泛着笃定的光泽,“纵是如此,也要留名青史!大丈夫屈伸何难?难在默默卑微,难在雄志不遂!难在千古不知其人!吾高鼎臣!万不愿如此!” 把“兴国十策”捧给皇帝的一刻,见到那双兴奋过头的眼睛,高勋已然看到了自己的大路走到头了。 昨日,女里报来噩耗,谋杀先皇耶律璟,刺杀先相萧思温的两班同谋人马,全被秘密抓获。 神秘人物的暗中帮助,让高勋也摸不着头脑。 然而今日,当潜龙巨子耶律贤适亲率北府大军围了大丞相府时,高勋却在大厅里观赏着《秦王破阵乐》。 甲士涌进,重重围困。 弓弩齐备,飞鸟不经。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