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诱敌深入,瓮中捉鳖 (第1/1页)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李烨缓缓起身,目光幽幽望向北方:“冒顿此人虽为蛮夷,却深谙用兵之道,虚则实之,实而虚之。” 在场众人何许人也。 几乎一点就通。 于谦抬头,目光锐利:“陛下是说,此刻冒顿重兵向南,意不在正阳门,而在德胜门也!?” 李烨点头之后,却也缓缓摇头:“是,也不是。” “这三日,匈奴看似猛攻正阳门,却依旧只是佯攻罢了。攻势虽猛,却不够彻底。麾下尚余二十余万大军,却只以十五万攻正阳门,并未有破釜沉舟,孤注一掷之意。” “然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到底攻打哪一门,谁又能说得准呢?一切,只因战机使然。” 这一句之后。 众人皆是点头。 他们自然明白李烨之言。 还是那一句话。 作为攻城一方的冒顿。 是掌握着绝对的主动权的。 他既能继续增兵,一举拿下摇摇欲坠的正阳门。 亦可调转兵锋,直抵德胜门下。 说白了。 大夏作为守城一方,只能见招拆招。 在冒顿的调度下,疲于奔命罢了。 所以眼下。 如何破局,打破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 已经成了重中之重。 而这边。 正在众人思考破局之策时。 “朕说过,朕不喜欢被动挨打,只喜欢掌握主动。” 李烨缓缓摇头,目光灼灼:“朕已决意,德胜门抽调三千兵力,一千五百步兵,一千五百弓弩手。其余七门,各抽调一千五百弓弩手,前往正阳门。” 这话一出。 在场众人却是纷纷面色一变,不自觉地便脱口而出:“陛下不可!” “不可啊,陛下!” “这么多弓弩手调到正阳门,若匈奴倒转马头,选择奇袭德胜门!那正阳门的兵力,必定无法短时驰援,德胜门和陛下必处险境啊!” 对于守城而言,最重要的兵种是什么? 步兵? 骑兵? 自然不是。 前两者,在野战正面相接之下,或许会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但是对于守城而言。 最重要的兵种,莫过于弓弩手了。 立于城墙,箭塔之上。 居高临下。 攻城的敌军,几乎就是一群毫无防备的活靶子。 在守城之时,能最大限度杀伤敌军,延缓敌军攻势的,自然就是弓弩手了。 所以对于守城而言。 弓弩手,可谓是重中之重。 大夏十万将士中。 弓弩手也就一万余人罢了。 李烨这一个命令,几乎是将全军所有的弓弩手,都是集结到正阳门去了。 特别是德胜门,还抽调一千五百步兵过去。 这不明摆着,给了匈奴人可乘之机? 一下子少了三千兵力,特别是一千五百弓弩手的缺失。 足以让德胜门的防备力量,少出一大截。 若匈奴人得知,兵锋调转,朝着德胜门直扑而去! 那德胜门该如何抵挡? 短暂的失态之后。 见得李烨依旧带着笑意的脸庞。 众人却似乎明白了什么:“陛下,计将安出?” 特别是曹操和司马懿两人,相视一眼。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眼神一瞪,几乎同时抬头:“诱敌深入,瓮中捉鳖!?” 两人望向李烨的神色,是惊疑不定。 和依旧一头雾水的众人不同。 两人隐隐约约间,已经猜到了李烨的计划。 李烨瞥了两人一眼,脸上依旧是带着笑意,缓缓点头。 不需他多言。 大营外,一身尘土的陆炳和沈炼,几乎同时走进。 朝着大营内众人,径直拱手:“见过陛下,诸公!” 李烨微微颔首,笑着望向两人:“事情做得如何了?” “先帝之时,京城中原本就有可供锦衣卫潜行的密道,由皇宫,贯通京城各处。” 两人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应道:“大半月之前,奉陛下之命,微臣二人带着锦衣卫和工匠百姓,日夜赶工!将这些密道扩大十倍,同时可容纳十人并排通行!此刻贯通九门的地道,皆已打通!可供大军通行!” “德胜门距离正阳门不过十里,不到两刻钟,便足以赶到!” 这一句之后。 众人瞪大了眼睛,皆是猛然抬头。 脸上不复迷茫,皆是带上了狂喜之色。 而曹操和司马懿相视一眼,也是缓缓点头。 他们为什么能隐约猜到李烨计划。 而其他人不能? 并不是他们两人比其他聪慧了。 而是他们曾经执掌过数年的锦衣卫,对于京城地底下贯通各处的锦衣卫密道,也多多少少有所了解。 为什么攻城一方,总是能比守城一方调度更快?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