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朝廷的困境,人手短缺 (第1/1页)

而此刻。 江南。 “你是说,这一个月的时间,小皇帝已经将所有慈禧一脉的大臣尽数处理,完全的掌控了朝政?” 赵匡胤施施然的坐在主位之上,见得很前的斥候,轻声的询问着。 一句之后。 那斥候缓缓点头:“启禀主公,正是如此!” “眼下,秦桧,钱谦益等人尽数服诛,而和珅也已经彻底投诚陛下。” “其余的大臣们,或罢官,或斩杀,或抄家……整个朝堂,眼下已经成了陛下的一言堂。东宫太后和正统皇帝,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的话语权。” 一句之后。 这边赵匡胤缓缓点头。 望向京城的方向。 脸庞之上满是冰冷。 冷笑一声,是不住嘲讽道:“这慈禧和李镇,当真是百无一用!一个月的功夫,就败得干干净净!” 这边。 那斥候低着头,却是面露难色,不住询问道:“主公,眼下皇帝掌控了朝堂,势力必然是迎来暴涨。” “如今,吾等该如何是好?” 而赵匡胤听得此言,脸上却完全没有任何担忧的表情。 自顾的摆了摆手,不住笑道:“京城和朝堂的事情,与吾等江南何干?” 依旧是带着笑意。 赵匡胤的脸上满是淡漠,一字一句的说着:“我起初还以为这小皇帝会是一个难缠的对手,但是现在看来,却也不过如此罢了。” “此刻他确实是驱逐了朝堂中的慈禧一脉的势力,让整个朝堂都落入了他的掌控之中。” “然而此举,何等短视?驱逐了这么多的大臣,好现在的朝廷,恐怕连基本的运转,都是难以维系了。单单靠剩下的这点人,恐怕处理基本的政务,都已经是十分的困难。如何还有精力和吾等相抗衡?” “更何况,他恐怕还不知道,在大夏可有一个更加可怕的对手,在等着他吧?” 一句之后。 这边赵匡胤缓缓转头。 望向面前的斥候,又是轻声的询问着:“太平道教那么情况如何了?” 这边。 在赵匡胤询问之后。 面前的斥候却是面露难色。 紧皱着眉头,半响才是拱手道:“启禀主公,眼下太平道教的情况,却是颇为复杂……” “恩?” 赵匡胤听得此言,眉头也是微皱,满是疑惑的望向了斥候:“太平道教那边,发生了什么?” 这一下。 饶是赵匡胤,脸上的神色,也是变得郑重起来。 毕竟无论是在他。 或者是董卓,朱棣等人的眼中。 皆是将太平道教,视为了对付朝堂的一个最佳的工具。 待到太平道教和朝堂混战。 让整个大夏都陷入混乱之后。 他们便可以乘乱而起。 但是眼下这个关键的节点上。 太平道教可万万不能有什么闪失。 否则,情况有变得话。 那么他们的谋划,也算是落空。 得开始重新盘算了。 自然是多有不便。 而这边。 斥候低着头,也是很快回答道:“主公,眼下太平道教那边,首领张角似乎因为病重的原因,眼下是退居幕后,由张角的亲传弟子朱元璋暂时代理教主的职位。” 赵匡胤瞳孔微缩:“张角病重!?” “那太平道教眼下情况如何!?可曾发生混乱!?” 这一下。 赵匡胤是真的有些紧张起来。 因为他明白。 偌大的太平道教,也并不是铁板一块。 其中鱼龙混杂。 此前全靠着张角这太平道教的创始人,才是不住维系平衡。 若张角出事了。 那看似平静的太平道教,也必然是发生动荡和骚乱。 到了那个时候。 说不定对他们的计划,当真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斥候摇了摇头,很快便是回应道;“朱元璋继任之初,便以雷霆手段,斩杀了多位蠢蠢欲动的各地渠帅。所以太平道教偶有骚乱,却也没有太大的动荡。” “目前,整个太平道教,基本都已经是在朱元璋的掌控之中。” 听得这一句之后。 赵匡胤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便好,这便好。” 很明显。 赵匡胤根本不在乎。 眼下的太平道教到底是谁在掌权。 他要的。 只是一个稳定的太平道教。 可以对大夏朝廷构成极大威胁,可以搅乱天下局势的太平道教。 然而。 还没等到赵匡胤高兴多久。 这边斥候又是抿着嘴,径直道:“但是主公,这朱元璋继任之后,便命令太平道教众蛰伏。” “眼下,本来是十分活跃的太平道教,皆是潜伏不出,似乎没有进一步行动的打算了。” 赵匡胤听闻。 方才舒展开来的眉头,又是微微皱了起来:“这群乱臣贼子,到底在打算什么?” “匈奴将将入侵,大夏朝堂没有恢复元气,不趁着这个时候起事,反而是选择蛰伏!?” 此刻赵匡胤的心中。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