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普天之下,可有圣君? (第1/1页)

而这边。 听得老者之言。 其下的年轻文士们,却皆是沉默。 他们跟随着自己的老师,周游列国。 无论是汉,唐,秦,隋。 每到一地。 当地无论是天子,抑或者是地方长官。 都是对他们礼遇有加。 因为他们的老师。 乃是当今儒家的领头之人! 天下人几乎人尽皆知的孔子! 如此超然的地位和身份。 所以无论是各国天子,抑或者各地长官都是对孔子和他们保持着尊敬和礼遇。 但是。 也仅此而已。 孔子和他们这些儒家弟子,周游列国。 所来的可不是为了寻求礼遇和尊敬这么简单。 如今天下。 五大霸主国鼎立。 纷争不断,战乱不休。 各种苛政重税。 几乎是人所有的中原百姓,都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再也不复,数百年前大周之时的天下大同。 而孔子和他们这些弟子周游列国。 所为的便是恢复周礼,阻止纷争,传播仁爱。 让天下百姓重新回到周时的安居乐业。 也正是这样的目的。 让孔子和这些弟子们周游列国的处境,注定了是充满坎坷的一路。 毕竟。 如今天下。 无论是秦皇赢政,抑或者是汉皇刘彻,唐皇李世民,隋皇杨坚。 皆是雄心勃勃之辈。 一心想要的就是一统天下,成为彻底的天下共主。 又怎么会答应孔子恢复什么周礼,停止征伐呢? 毕竟谁都是知道。 想要一统天下的道路上,自然是免不了战争和杀戮。 如此一来。 孔子的思想,自然是和这些人背道而驰。 也正是如此。 虽然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孔子有大才。 乃是当世文治最为顶尖之人。 然而。 却依旧没有一人愿意邀请孔子入得麾下,也没有一人敢采纳孔子之思想。 如此的情况也就导致了。 在这周游列国的十数年里。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直是跌跌撞撞。 十数年来,几乎是一无所获。 当初周游列国所订下的目标,也根本无从谈起。 想到如此。 饶是以孔子的心性,也不由得缓缓摇头,大叹一声:“人心如此,为之奈何啊?” 听得孔子这一句。 不少的弟子们也是神色无奈,缓缓低下头去。 神色间带上一丝彷徨:“恩师,如今天下各国天子,皆是野心勃勃。想要他们停止战争,体恤百姓何其难也?我们的思想,当真有实现的那一天吗?” 孔子听闻。 神色淡然,只是缓声道:“有志者事竟成也,这些事情若吾等不去做,这天下又有何人能做呢?” 一句之后。 孔子不再有任何言语。 带着麾下的弟子。 径直朝着前方而去。 出生的朝阳落在孔子和一干弟子的身上。 拖出长长的倒影。 在众人的身上,熠熠生辉。 很快。 孔子便是带着麾下弟子来到了最近的一处大夏城池。 见得前方巍峨的城池。 孔子众人停下了脚步。 还不待孔子说些什么。 麾下一弟子便是拱了拱手,沉声道:“恩师,此次乃是大夏境内的河套。” “此地在数年前被匈奴从大夏手中夺去,就在两月前刚刚被大夏从匈奴的手中夺回。” 听得此言。 孔子缓缓点头,并没有说些什么。 而这边。 倒是麾下弟子,若有所思的一个个评论了起来:“这大夏在数月前,刚刚和匈奴爆发大战。朝廷主力数十万大军在土木堡几乎全军覆没。 “若不是大夏新皇李烨横空出世,恐怕大夏已经为匈奴所覆灭。” “这新皇在登基短短数个月的时间,便是除去了为祸大夏的太后慈禧和前任正统皇帝。” “上任人如此短的时间,便迫不及待的除去了太后和前任皇帝,于礼不合。这恐怕又是一个杀伐果断的雄心之主啊。和那秦皇、汉皇等人恐怕没有任何区别。” “如此一来,吾等大夏此行,恐怕又……” 众人一字一句,神色间皆是带上了担忧。 唯独这边。 孔子一直是神色如常。 见得忧心忡忡的众弟子,是不住笑道:“老夫时常教导汝等,观事不能仅看表面。须得以全局出发。” “你们言及大夏新皇不尊礼法,盲目杀戮。殊不知那大夏太后和正统皇帝,毒害先帝,篡夺皇位。况且太后和正统皇帝对待新皇本就有杀心,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新皇不杀之,若非坐以待毙乎?” “此刻新皇杀之,并非不合礼法。” 孔子一言。 前方最早跟随孔子的几名弟子皆是缓缓点头,若有所思。 而后方的有些弟子,却是眉头紧皱。 望向面前的孔子,是缓缓拱手道:“夫子曾言,君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