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周朝故礼,孔子和李烨的矛盾 (第1/1页)

听得李烨之言。 几乎是一瞬间。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是转到了孔子的身上。 都是在等待着孔子的回答。 他们自然都是知道。 大概。 李烨的这一询问。 便是李烨对于孔子的考校了。 而他们也是十分的好奇。 被誉为当世圣人,让整个天下都士子都为之尊敬的孔子。 面对李烨的询问,到底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于是乎。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 孔子轻笑。 微微拱手,没有任何的犹豫,便是沉声道:“克己复礼曰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而李烨脸上依旧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波澜。 只是缓缓点头。 随后便是平静道:“事故,以夫子之言,克己复礼,便为仁乎?” 孔子依旧是一脸的笑意。 “仁之一之,何其广乎?” 先是缓缓点头,随后却又是摇了摇头,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凝重了些许:“克己复礼,自然是仁。” “然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亦曰仁。”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亦可曰仁。” “仁者,其言也讱。仁者爱人,举指谁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舜有天下,选于众,据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亦远矣。” “一言一行,遵乎礼者,皆称仁。” 李烨笑了。 目光自孔子的身上缓缓偏移,望向了殿外的远方:“那么,以夫子之言,以朕之身,如何能称之为仁?” 孔子深深的看了面前的李烨一言。 略一思索,便是依旧重重一拱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陛下身居皇宫,任其大夫之贤者,选其士之仁者,可曰仁。” 李烨的目光从殿外,重新的放到了孔子的身上,笑着同样以大周古礼,缓缓朝着孔子一揖:“那么夫子可有一言教之于朕?” 此话一出。 孔子本就带上些许肃然的脸上,也是变得极为凝重起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李烨轻笑:“愿闻其详。” 孔子站定,目光定定的看着眼前的李烨:“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用功;惠则足以使人。” “陛下能完其五,则可称仁也。” 李烨目光灼灼,缓缓点头的同时,却又是突然问道:“若能博施于民,而能济于民。天下承平,海河晏清;百姓富足而乐业,国家强盛而威严,何如?可谓之仁乎?” 孔子猛然抬头,连眼睛都不眨上一下。 看了李烨许久。 嘴角终于是露出一丝灿烂的笑意:“何止称仁?必可为圣也!上古尧舜犹不及也。夫仁者,己欲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您近取譬,克谓仁之方也矣。” “陛下若能至此,可称千古圣君,而大夏必兴。” 见得目光灼灼的孔子。 李烨笑了笑。 他知道孔子为何这般激动。 因为孔子必生所学,追求的不就是如此吗? 而孔子不知道的是。 当说出了这句话的时候。 也就代表着。 李烨对于孔子的谋划,才是刚刚的开始。 不动声色的抬起头来。 李烨又是突然询问道:“夫子已言仁,那么,何又为礼?” 当李烨说道这里的时候。 孔子瞬间眼前一亮。 嘴角的笑意似乎愈加的灿烂。 连语气也变得轻快了些:“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说完。 孔子顿了顿。 望向李烨,又是继续的补充道:“事故,夷狄之有君也,不如诸夏之亡也。” “尊卑有等,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谓之礼也。” 似乎是说到了动情处。 孔子低头。 在他的桌案上,正整齐的摆放着一樽觚器。 此前的时候。 李烨为了此次的科举。 显示出自己的诚意。 此次大殿上的一切,都是依照周礼布置。 而这觚器,自然也在其列。 觚乃是此前大周盛酒所用酒器。 上圆下方,有棱有角。 此前大周覆灭。 各国废除了大批周朝的旧制。 而觚也因此被改变了。 此刻。 在中原诸国之中。 所有的酒器,皆是有所别。 而时至今日,依旧是以觚盛酒者,几近寥寥。 孔子抿着嘴。 望向熟悉却又陌生的觚器,再抬头望向大殿的一切。 缓缓摇头,一声长叹:“觚不觚……觚哉?觚哉!” 所有的人都知道。 孔子自然是意有所指。 而此刻。 声乐渐起。 伴随着悦耳的乐声。 有舞女翩翩而起。 同样的旧舞。 不过,这却是来自先舜时期的乐舞。 此舞,随着周朝的覆灭,同样慢慢的沉寂下去。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