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要不然,陛下您还是要了我的命吧 (第1/1页)

面对李烨的询问。 和珅自然是不敢有任何的迟疑。 当即便是一五一十的将一封奏章逞了上来:“ 陛下,大夏各地的粮食情况,皆已经登记在册,绝无任何遗漏,皆在其中。” 不必李烨说些什么。 一旁的小春子便已经是从和珅的手中。 将奏章恭敬的递到了李烨的手中。 李烨径直开始了查看。 不得不说。 和珅虽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奸佞贪官。 但这能力,却也是一等一的。 在其递交上来的奏章之中。 已经是事无巨细的将大夏的粮食情况,全部登记其中,而且进行了汇总。 所以,李烨一眼就能看出眼下大夏的粮食情况。 现在的大夏。 国库中除了李烨提前命令和珅秘密购买的八百万石粮食之外。 还有就是在通过抄家,还有诛灭了慈禧李镇后,从他们那里缴获的粮食。 加起来一共是一千万石左右。 而各地的官仓民仓,一共有将近两千万石的粮食可供调配。 看起来。 似乎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 但是呢? 相对于此刻,朝廷需要的粮食来说。 其实依旧是杯水车薪。 不够! 仅凭着这些粮食,还远远的不够! 但单以冀州一地而言。 人口总数便是超过了六百万! 在连连天灾,慈禧和李镇此前又不理会的情况下。 此刻的冀州还能安事生产者。 估计也就只有一半的人。 也就是说。 在此次的天灾之下。 至少有超过三百万的百姓! 是要面对此次的缺粮风险。 而这三百万人中,完全脱产完全只能凭借周济者,至少也在一百万人! 其余人,都是需要半周济的存在。 一百万人! 每人一月所需消耗的粮食,就在一石左右。 也就是说,光是这一百万人,就需要每月朝廷调配一百万的粮食! 再加上那两百万需要半周济者。 整个冀州想要赈灾,每月就需要花费朝廷两百万石的粮食。 更何况。 这还仅仅是在理想的情况下。 除去各种损耗。 每月至少就需要向冀州调拨至少两百五十万石的粮食! 这还仅仅是一个月而已。 若此次旱灾蝗灾旷日持久。 那所需要花费的粮食,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更何况。 在眼下粮食市场失控。 朝廷还需要将粮食调往各地维稳。 所需要耗费的粮食,比之冀州更甚! 一想到这里。 别说是李烨了。 就连此刻的朝廷众人,可谓是忧心忡忡。 事实上。 国库现在有钱吗? 自然是有的。 前面历经了抄家,诛灭慈禧和李镇之后。 特别是有和珅这个财神爷,大夏第一肥羊的友情捐赠之后。 别的不说。 整个大夏的国库,可谓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可以说是富得流油了。 别说是五年以来的慈禧当政期。 便是在先帝在位的时候。 国库也很少有像现在这样的充盈过。 但问题是。 国库是有钱。 但是花钱的地方,却也更多。 别的不说。 小到此前夏匈之战的烈士陵园。 大到卫青、霍去病在河套的扩充的大军。 都是要花钱。 特别是在这五年来。 慈禧和李镇留下来的朝政亏空。 几乎是一个无底洞。 为了给这两位擦屁股。 国库光是这两个月的时间,就耗费了无数的钱财进去。 看着国库此刻还有不少的盈余。 但是问题是,它也不经花啊。 现在的朝廷百废待兴,是样样都处在用钱的时候。 李烨眯着眼睛。 整理着脑中有些杂乱的思绪。 再一次的望向了台下的和珅:“和珅,户部那边,能向冀州调配多少钱粮?” 很明显。 此次的事情。 无论如何。 冀州是重中之重。 李烨深深的明白这一点。 可以说。 大夏现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乱。 就是冀州这个地方,是绝对不可以乱的。 听得李烨的这一句之后。 和珅咂吧咂吧嘴,自然也是心领神会。 当即便是一脸肉痛的表示:“陛下,户部这便财政是有些吃紧,但是臣保证,再想想办法。挤个一百万两白银,还有五十万石粮食出来吧。” 李烨没有说话。 只是将锐利的目光,淡淡的望着和珅。 仅仅是一道目光。 便是让和珅是如芒在背。 浑身都是一个机灵,连忙是改口道:“不不不!微臣说错了,是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还有一百万石的粮食!” 李烨还是不说话。 这下。 和珅真的是有些无奈了。 这熟悉的一幕。 似乎是似曾相识。 此前在御书房面对李烨的时候。 这位大夏天子,也是这副模样。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