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你要好好的,活下去 (第1/1页)

突然的一句话。 却是让朱元璋整个人都不由得为之一愣。 下意识的想要反驳。 却突然是想到了什么。 整个人直接是怔住了。 到了嘴边的话,却没能说得下去。 反倒是此刻。 张角缓缓的蹲了下去,面朝那个开口的小女孩:“小姑娘,为何这么小,便独自一人前来领粮食?你的爹娘呢?” 有了前面的铺垫。 再加之张角慈眉善目的长相。 小女孩倒没有原来的害怕了。 不过听得张角的询问。 小女孩一张小脸却是耷拉着,一直麻木的脸上闪过一丝的哀色:“爹娘都饿死了……” 小女孩的语气平淡。 甚至没有丝毫的波澜。 却仿佛是在朱元璋一个小石子,投在了平静的湖面,带起了些许涟漪:“那你的其他家人呢?” “都死了,只有奶奶,也快要病死了。” 朱元璋的心有些揪住了。 出身大宋,身处冀州,人在太平道教。 这样的事,朱元璋本已经见多了才是。 然而他,却依旧见不得人间疾苦。 也正因为如此。 朱元璋才能从一个身世飘零的亡国之民,得到张角的信任。 成为张角的弟子,甚至才能成为如今的太平道教的掌教。 叹息一声。 朱元璋没有再继续问下去了。 只是默不作声,继续搀扶着张角,将小女孩一路送到了家——在这个世道,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张角都知道,一个这样的小女孩,在冀州眼下如此的环境下,还能安稳到如今,简直是一个奇迹了。 很快,便到了小女孩的家。 或者说。 与其说是家。 倒不如说是一个挖出来的土坑上,覆盖了些许的枯枝,败叶。 人说穷困潦倒者,莫过于家徒四壁,饥寒交迫。 然而在小女孩的这个家里。 却连四壁都是没有。 饥寒交迫,自然也是成为了常态。 而在现在的冀州。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张角都是知道。 似小女孩这样的“家”,还有很多、很多。 而这。 也是他们太平道教之所以发展如此迅猛的原因。 当百姓们没有了活路。 不造反是死,造反反而能有一线生机,那么何乐而不为? 将小女孩送到了家后。 朱元璋和张角默然无语。 也并没有给小女孩留下钱财的想法。 在这样的世道。 给小女孩留下钱财,就等于是害了她。 至于帮助她? 或者干脆安排她进入太平道教? 这样的事情,张角和朱元璋曾经做过很多。 然而,在这个冀州,像小女孩这样的,还有很多很多。 救得了一个,又能救得了几个? 无论是张角还是朱元璋都是明白,他们要做的,永远不是如此简单的一个救人。 然而还没等他们转身。 这边仅仅是到了土坑旁。 便见得里面,一阵剧烈的咳嗽。 而后。 便是传来一个嘶哑而缓慢虚弱的呼喊:“你们,你们要对小囡做什么!?” 声音几乎是微不可闻。 朱元璋和张角顺着声音望去。 这才看见。 原来在土坑旁,还躺着一老妪。 同样的衣衫褴褛。 同样的面黄肌瘦。 甚至。 朱元璋和张角,分明能从那老妪的身上,看到一丝死气。 很明显。 这老妪已经是命不久矣。 而事实也是如此。 此刻,老妪就连说话的时候。 都是颤颤巍巍的,几乎微不可闻。 与此同时。 想要挣扎着起身。 却是怎么起不来。 只能在原地,不住的颤抖着。 “祖母!” 小女孩呼喊一声,飞奔是的来到老妪的身边。 从和朱元璋张角相遇到现在。 小女孩的脸上,这才是终于浮现出了一丝的笑意。 小心翼翼的将两个瓦碗递到了老妪的身边:“我们有吃的了。” “看,这可有两碗呢!” 小女孩的声音和黄鹂似的,叽叽喳喳的却并不吵闹,朱元璋和张角只觉得悦耳。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 在老妪的面前,小女孩看上去才真的像一个小女孩。 而老妪依旧是缓缓抬头,警惕的看了不远处的张角和朱元璋一眼。 到了这个时候。 明眼人都已经是看得出来。 老妪别说是抬头了,就连说话其实都已经十分的困难了。 见得张角和朱元璋没有了动作。 这才是颤颤巍巍的举起了手,轻轻的摸了摸小女孩的脑袋。 便是如此简单的一个动作。 老妪却整整用了十数息的时间。 而小女孩也一直是微笑着,乖巧的低着头。 任由老妪的手,缓慢的落在她的头上。 “阿囡,你吃吧……” “祖母,祖母已经吃不下了。” 小女孩瘪着嘴,眼睛里已经是蓄满了泪水:“祖母明明说好的,等阿囡带回来吃的,就会好的。”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