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真和大元通商也未尝不可 (第1/2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阵前六百里急报。” 朝会之后,李烨在御书房整理奏章。 于此同时,阵前实时战报传回。 李烨手中是烫金的密函,内中便是行军相关事宜。 此刻在李烨身侧,还有一人站立。 此人便是刘伯温。 传令兵退下后,李烨看完了密函,而后随手递给了刘伯温。 刘伯温很快也看完。 “素闻冠军侯擅长奔袭,不曾想竟会有如此之快,只是如此长距离奔袭作战,会不会影响军队战斗力。” 李烨笑道,“博温知其一不知其二,若是你亲自见过,便不会有此顾虑了。” “按常规思路来想,确实是难以想通。” 李烨不慌不忙给刘伯温讲述了霍去病之前带兵的实战绩。 刘伯温听完之后确实有些震惊,李烨口中之言不可能有假。 只是如此说来的话,霍去病这军队的机动性未免太强。 初闻李烨安排让这一只大军有两位同级别主帅的时候。 刘伯温是非常担心的。 军中有两名主帅,其实就等同于军中没有主帅。 这样的大军,常理来说,是绝对要出问题的。 可这又是李烨特地的安排,这其中的考量。 刘伯温不是想不到,而是他不太敢去测度君上之意。 “冠军侯大军已经到了女真阵前,算着时间,战事应该已经打响了,出使大夏的使团也同样送来情报,深入女真腹地,如此行事,实在太险了。” 李烨点点头,诸葛亮选择的路线,确实也是他没有料到的。 大夏和女真已经兵戎相见,此刻大夏使团在女真境内,那是一等一的危险。 可诸葛亮也把自己的想法完全的给李烨讲述了一遍。 从大夏往大元,从女真境内穿过是最近的路线。 如今战事刚起,女真聚集之地和大夏这样的中原大国有很大区别,消息要传遍女真需要不断的时间。 而大夏使团脚程较快,基本上,可以在最快的时间穿越女真。 很有可能,女真和大夏战争消息还没有传遍的时候,。 大夏使团就已经通过女真境内了。 而且,既然是打主意用女真来消耗大元。 那这通商,自然是越早达成,越早能开始着手。 如果大夏使团太慢,至使女真撑不到那个时候便已经彻底溃败。 那到时候,大元只会果断的选择放弃女真这枚棋子。 用女真消耗大元的计划,只能落空。 所以综合考虑后,诸葛亮选择了这一条路。 有李存孝随行,所挑选的护卫都是以一当十的精兵。 钱粮物资充沛,如此情况之下,确实很有可能达到诸葛亮的预期。 真能节省很多的时间。 一路上传回来的消息,也并无风波。 但李烨坚信,不管是大元还是女真,应该都不会坐视大元和大夏成功谈判。 甚至是中原其它的国家,没准也有别的心思。 只是他们,不敢做的如同大元女真那般明显。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诸葛亮此行的危难,李烨相信诸葛亮自然会考虑进去。 如今他能做的,就是自己主持朝堂,起码让人不能在明面上阻碍此事。 甚至利用手段,震慑暗中的宵小,让他们也没有那么轻易能行动。 将在外奔波,君自然需要稳住他们后方永不失。 刘伯温今日此来,便是针对目前大夏正在着手的大事。 给李烨当参谋。 跟李烨详谈后,刘伯温发现对于朝堂之中的情况。 李烨丝毫没有当局者迷,反而对所有事都洞若观火。 哪些人是一门心思为大夏谋划,那些人是阳奉阴违。 哪些人甚至在暗中频施手段来阻碍大夏事务进行。 朝堂永远是一个复杂的大染缸,杂色纷呈,争端永远不断。 李烨纵然是一代明君,可这些事情。 终究不是人力能全部避免。 他能做到不被任何一种思想蒙蔽,在纷扰局面中总能做出最利于大夏发展的决断。 已经是极为难得。 光凭这一条,大夏在他手中,便只会欣欣向荣。 “传旨,京城举办万商大会,时间计划定在大夏使团回京前后,广邀天下商人来参与。” 刘伯温离开,李烨那圣旨,只有一个目的。 真的要让天下商人来大夏京城,好像真的做好准备,要和大元通商一般。 大夏突然的决策,刘伯温不信大元一点疑心都没有。 但这万商大会一旦举办起来,那大元恐怕也就不得不信了。 如此兴师动众的大事,如果不是真有其事,又怎么可能举办。 若是假期欺骗,那李烨向天下商人,只怕也难以交代。 果然在圣旨传出不久,潜伏在京城的探子,就把消息发送向了各方。 不少国家的君主,都收到了消息。 “什么,李烨他竟然真的要和大元通商吗?”大唐国主一把握起了手中密函。 同样的事情,在其它三国也在上演。 他们本以为,这是李烨的什么鬼点子。 可这圣旨下达,万商大会举行。 不光是大夏境内的商人,中元四国,其它小国的商人,也在受邀范围之内。 这意思,是动真格的了。 “蒙古人野心勃勃,暗中作手的事情多了,我不信他李烨会不知道,今日为何会行如此荒唐之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