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惊慌的杨广 (第1/2页)

大兴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 这里经过两次扩建,分别发生于三百年前和四十年前。 前者是隋太祖登基称帝,在原有的基础上建设帝都,加固城墙,后者则是隋文帝杨坚年轻时,突厥,女真,高句丽三国攻隋,大兴城在这期间被无奈摈弃,被三国轮番蹂躏。 年轻的杨坚耗时八年,四处转战,终是打退了敌国。 在回到几近荒废的大兴城后,他重新设计并扩大了城池,在原大兴城的遗址上,造出了第二座更庞大,更宽广的大兴城。 所以,这里是一座古老与新生并存的城市。 时至今日,经历过那一场险些灭国大战的老隋人,几乎已经死光了,帝国的年轻人们在杨广的征召下,决心效仿大夏复兴家国,再现辉煌。 清晨的大兴城是忙碌的。 人们在谈论着帝国边疆的战事。 在杨广的严密把控下,少有人知道白山城的惨事,只有一些消息灵通的人知道,大夏向大隋宣战了,而且是倾国之战,所有人都在痛斥夏国的无耻,宣传夏军的残忍,在帝国军方青壮派近乎狂热的宣传下,大量年轻人报名参军,决心守护身后的和平。 大兴宫中,杨广却不像他的子民那般乐观。 他已经后悔了。 不是后悔自己开启了战争,而是后悔没有更早些开启战争,后悔没有将那个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鬼谷派说客留在大隋,为自己所用。 一阵敲门声在房中响起,杨广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进来。” 一名兵事省官员在太监的引领下快速来到杨广面前,低头便跪。 “西边和南边状况如何?” 杨广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期许,目光灼灼望着那两鬓灰白的兵事省官员。 “回禀陛下,南方战斗激烈,不过落虎城应是无恙,只是西方……” “西方?靠山王怎么了!” 杨广眉头一皱。 他自认为已经了解了夏军的战法,正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只要扛住夏军的压力,必然能打开局面,可看着兵事省官员的脸色,他心中却开始不安起来。 “这,这……”兵事省的中年官员心中暗道不妙,赶忙掏出怀中战报。 李公公快步上前,将战报抢过来,递到杨广手中。 刚一打开,求援二字映入眼帘,那字体殷红如血,已经干涸,结成的如疤的血字。 从上到下逐一扫过,大殿内落针可闻,只剩杨广的喘息声,除他之外,不论李公公还是兵事省官员,亦或者其它在此伺候的宫女太监,全都在这沉寂的气氛中尽量压低自己的呼吸,谁也不想死在杨广的怒火之下。 李公公给两旁太监宫女使了眼色,后两者快速且无声的后退,走出了侧门。 “陛下,靠山王老迈昏聩,或是许久不经战事,”李公公这么说着,端来一名宫女小心抬来的凉茶上前:“陛下何必为了一老将而生气。” 李公公并不全是为了杨林开脱,也是为了自己着想。 “不错。” 杨广伸手抬过凉茶一饮而尽。 “传我旨意,让大兴城京营拨二十万新兵去西方,顺便给朕带个旨意过去。” 下方兵事省官员心中长舒口气,赶忙竖起耳朵。 “替朕告诉皇叔,若他身体不济,不妨将兵权下放,交给更适合的人。” 杨广的话已经相当委婉,主要现在是战时,杨林虽是孤家寡人,但杨林手下有诸多义子,杨广并没有直接剥夺对方兵权,而是让他传位给义子,这也是杨林长久以来的期望。 明贬暗褒,以安其心。 “是,微臣这便去拟旨。” 杨广点点头,没再多说。 直至兵事省官员离去,他终是忍不住心中火气,将凉茶空碗砸向前方。 “废物!” “这老东西有什么资格当王,敌人不过使用投石机,就将他吓得城头也不敢上,几次三番被人站稳脚跟,险些连主城都丢了,些许胆魄也无,老东西有何颜面称王!” 李公公听得暗自咋舌。 他方才只看见求援血字,并没有看清后续内容,哪知西境竟然打的这般不堪。 “陛下息怒,许是西境的夏军太过狡猾也说不定,听闻那边领军之人,是昔日的大夏三公之一的大司空曹操。” “曹操怎么了,南境率兵的还是燕王朱棣呢,为何来护儿能守住落虎城,为何来护儿不求援?” 李公公不敢说话了,只取来热毛巾递给杨广。 “陛下,眼下已是深秋,小心着凉。” 杨广又愤怒了一会儿,终于还是冷静下来,可不等他平心静气,门外却传来匆匆脚步声,杨广心中一紧,他明白,若无大事绝无人敢这么跑动。 “去看看怎么回事!” 李公公快速迎了出去,片刻,他又快步跑了回来,脚步竟透着些许慌乱。 “陛,陛下,北方出事了!” “什么?北方出事?” 杨广忽得站起身来,心中却是有万分不解。 大隋北方无强敌,那般冰天雪地下,就连突厥人也住不下去,哪儿出事也不该是北方出事,可正因如此,才让杨广震惊,因为杨素死后,他就将北方兵力抽调大半交给了西境和南境补充元气。 “不是的陛下,是,是”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