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1/2页)

“英国公此来,是为了助我大夏?” 朱棣看着秦叔宝,问出了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 “正是。”秦叔宝道:“我离开长安前,陛下应该便与贵国天子发了信函说明此事,怎么,大夏京中还未有信函发来?” 朱棣和黄盖对视一眼,心中都是摇头。 虽然不知道那位唐皇和自家陛下说了些什么,但皇命未至,就已经说明了许多东西。 至少自家陛下,应该是不希望大唐插手这最后一战,原因也很简单,此前三路出征,南境打完了,西境也打完了,这两场战役耗时良多,相比较下大兴城不算什么。 这种时候让大唐插手,已经没了多少必要。 朱棣筹措着言语,刚想开口,刘基主动起身。 “秦兄可还记得刘伯温?” “自然是记得的。”秦叔宝扭头笑道:“昔日在京城,在下可没少拜会伯温兄,听闻刘兄升迁至吏部左侍郎,还未来得及恭喜,此战过后,定有厚礼奉上。” 刘基含笑点头,而后道:“秦兄率军赶来,这番心意我等记下了,不过此前攻城,一应都是我大夏兵卒,若是秦兄想要率军出手,只怕徒废损伤。” “不如这样吧。” 刘基看了一眼朱棣等人,交换过眼神。 “秦兄可叫来千余骑兵,手执你大唐旗帜于阵前走一遭,如此也算帮忙了,如何?” “哦?”秦叔宝奇道:“这是何意?” 他不知道之前大兴城内传出的风声,更不知道自己还没抵达大兴城,就已经从大夏帮手变成了大隋帮手。 “此事……”刘基耐心解释。 听完,秦叔宝哑然失笑,这才明白此前岳飞率军拦阻在半道,不是听闻风声迎接自己,而是去迎敌,他倒是没有多余想法,只是觉得有些好笑。 没有任何犹豫,秦叔宝当即站起身。 “既然如此,秦叔宝听命就是。” 片刻,亲兵远去,带回千余玄甲军。 这些玄甲军个个身着明黄甲胄,肩上扛着旗帜跋涉而来,一派威严景象。 还没等这些人靠近,大兴城头就已经有人看见了这一幕。 “咱们的援军赶来了!” 有隋军大喜,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很快传遍城墙,就连谢旭也闻讯赶来。 七十多岁的谢旭头发披散,十余日的艰难防守把这名老将的心情毁得乱七八糟,直至看见远处骑马赶来的唐军,他才猛然松了口气。 “陛下没骗我,大兴城有救了,有救了啊!” 谢旭喃喃道。 “大人,您说什么?”一旁有将领疑惑道。 “没什么,没什么。”谢旭赶忙摆手,继续朝那处行进的唐军望去。 这股唐军人数不多,不过千余,但他们出现在战场上,就已经说明了很多事,接下来只要大唐站出来展现态度,想来就能让大夏停手。 这么想着,谢旭招呼来一名亲兵。 “快把这个好消息告知陛下!” 亲兵闻言心神一震,明白这是个露脸的好机会,快速冲下城墙。 这时候,有将领推了推谢旭的肩膀。 “大,大帅,这些……这些唐军好像……” “好像什么,去命人造饭,准备迎接援兵!” “不是啊大帅,你看……” 旁边的将领语气中带着恍惚,这份恍惚让沉迷在喜悦情绪中的谢旭下意识生出几分不妙来。 他猛然转头,下一秒只觉得天旋地转,脑袋有些发晕。 只见那股唐军迫近大兴城后,却停在了夏军营地外,然后就见一批夏军将领正带着一个甲胄锃亮的将领走出营地,双方有说有笑,一起骑着马朝大兴城方向赶来,后方跟着那威风凛凛的唐军骑卒。 如果唐军是来劝说和平,迫使夏军停战,那些夏军将军会跟他客套吗? 明显不会。 那么答案就很明显,几乎摆在谢旭脸上了。 噗通…… “啊,大帅晕倒了!” “快来人,快来人!” “去找太医来!” 城头一片慌乱,刚恢复些气势的隋军瞬间跌落谷底,随着消息越传越广,更多的隋军将士丧失了抵抗的心气。 …… “陛下,好消息,大好消息啊!” 死气沉沉的皇宫,随着李公公的声音逐渐焕发活力。 李公公闯入金銮殿,双膝跪在御前。 “陛下,咱们的援军来了!” 坐在冷冰冰龙椅上的杨广猛然抬头,目光如剑刺向下方。 “你说什么!” 杨广震惊起身。 “陛下,咱们的援军来了!” 李公公喜形于色,他跪在地上,朝着后方打手势。 等待在殿外的谢旭亲卫立刻进了大殿,同样跪在御前。 “快将好消息告知陛下!” 李公公催促道。 “启禀陛下,方才城外……” 谢旭亲卫一五一十道明,当他把一切说完,杨广已经来到玉阶前,李公公赶忙起身步上阶梯,小心搀扶杨广。 “好,好,好!” 杨广连道三声好,只觉神清气爽,脚步飞快下了玉阶。 “快带朕去城头,朕要亲眼看看!” “还跪在干什么,快起身引路啊!”李公公好心提醒,跪地的谢旭亲卫反应过来,立刻回应:“是是,陛下请随我来!” 步出金銮殿,走上广场,杨广开口问道。 “你叫什么?” “回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