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皇者气度 (第1/2页)

皇者应有皇者的气度,与高位者不同,皇者独一无二,应该比盘踞山中的老虎更独,生为皇者,孤独便是应当承受的代价。 从年少起,杨广就想要成为一名皇者。 那时的他,甚至不够清楚到底为何物,后来虽说清楚了,却也明白了自己的命运。 他曾在无数个日夜不甘,不甘自己一出生就没有资格成为那万人之上的皇帝,所以他隐忍。 不知多少年的隐忍,让杨广成了偏执狂。 为了成为皇帝,他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他打心眼里瞧不上他人掌控下的国家,认为自己一旦踏上高位,肯定能比所有人做的都好,成为从古至今独一无二的君王。 正是这份执念,让杨广走到了今天的地步。 他心中或有一丝悔意,但在来到另一座‘山头’,见到自己的同类后,这份悔意他就不会再表露,死也不会。 在其他人眼中,杨广不太在乎自己的性格,不太在乎自己的脾气。 他可以暴躁,可以残忍,可以嗜杀,甚至可以害怕,但在同阶层人的眼前,他不允许自己露出任何怯懦,此为皇者的气度,也是杨广最后的一份坚守! 这一日,没人知道隋帝杨广和李烨聊了些什么,哪怕是首席太监小春子也被屏退。 部分高位者只知道,这一日后杨广再没有出现,宛如幽灵般消失不见。 …… 次日,金銮殿举行大朝会。 此番夏隋之战中,表现出众者如岳飞麾下罗成,黄盖帐下徐达,曹操帐下张辽等,都被赐予将军职,正式成为万人将。 黄盖没有要功劳,他将水师提督交予周瑜,自领柱国之职退居二线,如果没有意外,未来都不会再出山,做为补偿,黄家再度进入军方,黄盖死后至少也会得个勇字。 曹操没有得到实际好处。 他的地位太高,再往上很容易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不过此番过后,他不会再被李烨麾下新一代朝臣所排斥,重回权利中心,更让曹操开心的不是这点。 除了典韦重回宫中,继续当李烨的禁军统领外,张辽,夏侯惇,曹纯等曹操嫡属,也都进入军中就职,职务或高或低,这些都是曹操的势力,对重回大夏核心权力层的曹操而言,重要性不比回归权力核心本身更轻松。 值得一提的是,此战虽声势浩大,却无人得侯伯等爵位,得爵位封赏者,大多只是县男等,且不是世袭制,至多福泽三代,大夏爵位由此越发珍贵。 大夏京城,因这场战争而狂欢一旬,酒肉衙门包。 因为有过先例,这次京城的百姓们倒是熟了许多,且因为上次的事,平日里一些纨绔子弟也被关在家中不让出门,生怕坏了这场天子与民同乐,上次有人坏了陛下心情,整个大夏的基层都迎来一场血洗。 正在大夏狂欢之时,远方的大隋却是一片死寂。 大兴城城墙被打碎许多,焦黑痕迹遍地都是,夏军虽没宵禁,但也没有几个百姓敢轻易出门。 朱棣统管大隋,可他并没有住进皇宫,而是暂住在大兴城的太子府中。 一路忙到深夜,他揉着眉心起身,目光不由看向对面。 “先生真是勤恳啊。” 坐在朱棣对面的是刘基,跟之前战时不同,现在二人一文一武算是搭档,目的都是重建战后的大隋,让这片跟大夏不相伯仲的土地能够被大夏所执掌。 刘基闻言抬头,露出苦笑来。 “什么勤恳,不都是被逼出来的吗?” 他看着桌上散乱的公文,心情沮丧的闭眼。 “简直是一团乱麻,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户部一笔之处转了几手不知去向,吏部突然提拔无名官吏进入朝廷,想要追溯其根源,却只是在某地担任过县令,再往前查,那县令却也是挂名县令,年纪容貌压根对不上!” “若是这样也还罢了,军方有人被提拔到统领千人,提拔之人却只是个‘校尉’,上级提拔下级,五品提拔从五品,竟还畅通无阻,简直闻所未闻!” 发泄似的说了一通,刘基痛苦闭上了眼。 朱棣也听得心底发凉,暗道庆幸,好在有刘基在此,他只需要整备军队,重构边境防线,稳定四方确保不会有人揭竿起义,而不用处理这些麻烦事。 “先生莫忧,大不了再调些人来协助就是。” “协助,协助个什么?从朝廷调人不知要多久!” 刘基口中的朝廷,自然不是已经破灭的大隋朝廷,而是大夏朝廷,两地远隔千里,一般文官的身子骨也禁不起行军那一套,等到人来,怕不是得一两个月。 朱棣也想到这点,讪讪笑着不知何言。 这时,却有人朗声进屋。 “哈哈哈,刘兄弟何必苦恼。” 进来之人是朱重八,朱棣见他赶忙起身行礼。 “父亲。” 朱重八对朱棣点头,又扭头看向苦闷的刘基。 “刘兄弟,依我看来,这专事还得专人干,咱们都是外来之人,对大隋官场这些小九九,哪有本地人来的熟稔啊。” “唉,”刘基长叹一声:“朱兄说的有理,可若是用了隋人,一个识人不明,便要留下天大的祸患,你们东路军拿下韩擒虎,不就是不信任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