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御驾亲征 (第1/2页)

“什么?” “朱棣重伤垂死?” 京城中,李烨接到飞鸽传信,脸色骤变。 “成吉思汗是不是在隋州外!” 尚未听完汇报,李烨已经做出判断。 朱棣的能力毋庸置疑,武艺稍差,可统兵能力绝对是顶尖的,能够让他做出这般破釜沉舟对策的人,除了成吉思汗率兵亲征,李烨再想不到其他原因。 “陛下……” 小春子脸上难得看见一分慌乱,紧张看着李烨。 “不用着急,先将京中几位神医派去隋州,务必保住朱棣性命!” “对了,朱重八身在何处?” “回禀陛下,朱重八他……” 小春子面露迟疑。 看着他的这副模样,李烨心中长叹。 朱棣出事又怎么能瞒过朱重八,别看朱重八已经解散了黄巾军,可他的情报能力,在大夏国内不会比他这个天子差上多少。 朱棣重伤的事,绝对瞒不过他。 而眼下小春子不知朱重八动向,正说明朱重八这个前任黄巾教主已经融入百姓大海,潜匿行踪。 这个早年凄惨,中年孤身的老头,想要为他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子嗣复仇。 “算了,随他去吧……” 李烨不知自己已经叹息过多少次。 随着他沉默下来,御书房中一片寂静。 他不了解成吉思汗是个什么样的人,可能迫使朱棣使出这种破釜沉舟招数,成吉思汗绝不是他见过的任何一个对手能够比拟的。 这种情况下,便是排出坐镇雁门关的陈庆之,李存孝,也无济于事。 不提陈庆之和朱棣的能力孰优孰劣,只说朱棣重伤,朱棣麾下大军会不会信任陈庆之的能力就是个问题。 坐镇唐关的岳飞吗? 还是将去病或者卫青调过去…… 都不行。 布置早已做好,牵一发而动全身,虽说已经确认大元主攻的方向就在隋州,可其他地方有没有伏兵谁也没法确定。 一旦元军伏兵发现某个统帅消失,必将发动猛攻,那时就成了拆东墙补西墙,一步错步步错。 想了许久,李烨长叹一声,站起身来。 “陛,陛下,要宣晚膳吗?” 小春子小心问道。 今日的御书房让他格外陌生,他一动不动站了半日,丝毫不敢动弹。 李烨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枯坐了大半天。 他张张嘴想要说出自己的决定,开口却道:“去看看皇后用膳了没,若是没有的话,便一道吧。” “是。” 片刻,小春子回转,只言皇后已在后宫等待。 移步后宫,正见卫子夫正站在一处摇篮边,脸上带着母爱光芒,轻轻爱抚着摇篮中熟睡的婴孩,李烨表情不由露出几分柔和,来到卫子夫身后,轻轻拥她入怀。 “陛下。” 卫子夫先是惊了下,发现是李烨后,才逐渐软化下来,轻轻靠在李烨怀中。 “这些日子苦了你了。”李烨附耳轻语道。 随着战事起,他再没时间关注卫子夫和两个孩子,只在每日晚间回殿就寝,才有时间看上一眼。 “哪儿有什么苦的。”卫子夫轻摇头,笑道:“陛下独宠于我,便是要争宠也无从说起,不知有多少人羡慕呢。” “你啊你……” 招来两名服侍皇子皇女的女官,李烨拉着卫子夫坐回桌边。 “你今日用膳怎么这么晚?” 先拿过一碗汤来,李烨随口问道。 “其实已经吃过,只是陛下既然想要寻我,臣妾怎么能扫了陛下的颜面?” 她说着轻笑两声,双目带着爱意紧盯着李烨。 二人成婚也有数年了,她见证着大夏的成长,也见证着李烨的成长,眼见他对朝政、权术越发纯熟,对心思隐藏越深。 可以说,她是最了解他的人也不为过。 正是因为这份了解,她才看出了李烨藏在平和下的疲惫和紧张。 那是她似曾相识,只在当年匈奴围城时才见过的紧张。 “陛下有事想要同臣妾说?”卫子夫主动问道。 李烨喝汤的手一顿,露出几分苦笑。 “还是你最了解我。” 说着,李烨毫不避讳,将近段时间发生的事告诉了卫子夫。 大唐边关焦灼,唐皇几番发信,想让大夏出兵帮忙防守东北,苏秦张仪身死大汉,确定了这位坚定盟友的内乱和背叛,仅剩半壁江山的大秦闭关锁国,对国内不断路过的元军视而不见,倭寇的拖延战术,朱棣在西北雄关遭遇成吉思汗,用苦肉计的方式激发士气。 最后,还有各方隐而不发,好似毒蛇的元军伏兵。 看似国泰民安,未尝不是暴风雨掀翻大夏这艘战船前的宁静。 卫子夫也听得心惊,不由问道:“陛下,燕王重伤,隋州要如何防守?能让卫青和去病去吗?” 李烨苦笑摇头。 “卫青去病若去隋州,酒泉关危矣。” “那……”卫子夫已经意识到什么,轻掩红唇,眼中带几分惊慌看着李烨,“陛下,莫,莫非……” “是。”李烨脸色郑重而严肃。 “为今之计,唯有朕亲赴隋州,方能稳住局势,方能打断成吉思汗的布局!” “御驾亲征。” 卫子夫念叨着这四个字,眼中满是担忧。 李烨不是没有上过战场,昔年匈奴围京城,大夏国势飘摇,为激发士气,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