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朱标:...父皇,儿臣悟了 (第1/1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蚁多犹能啃死象,更何况铺天盖地的义军! 强大无比,盛极一时的元廷,瞬时开始摇摇欲坠! 元廷为保住自己的江山,...剿灭义军,也就势在必行! 可面对天下多如牛毛的义军,以元廷那本就空虚的国库,及太仓,根本无力支撑起长时间的征战! ...继而,新一轮的恶性循环,又开始了!” 朱元璋说到这里,朱标的眼中露出了恍然之色,拱了拱手说道: “...父皇,接下来就让儿臣来说吧! 元廷国库空虚,太仓无粮,无力剿灭义军,为保住摇摇欲坠的江山,只能横征暴敛,以五花八门的苛捐杂税..盘剥百姓! 而百姓此时,本就艰难求活,早已无力缴纳那些苛捐杂税! ...为求活命,只能离开故土,或成流民,或加入义军,已别无选择! 而流民越多,义军的队伍,也就越发庞大!元廷为镇压义军,又势必要再次盘剥天下! 循环往复之下,...元廷的灭亡,竟已成大势,...无可逆转!” 说到这里,朱标拱了拱手,沉声道: “...儿臣已明白父皇的意思,国库虽有余银,太仓虽有余粮,却不可将之用尽! ...否则,一旦大事发生,势必动摇朝廷根本!” . “...标儿,如今你是越发睿智了,...爹,既高兴,又欣慰啊!” 朱元璋欣慰的拍了拍朱标肩膀,而后指了指坤宁宫的方向说道: “...咱和你娘,之所以勤俭节约,倒不是你爹娘抠门.. 你爹娘都是苦出身,深知一粥一粟,皆来之不易! ...同时,咱也从元廷的身上,悟出了一个道理! ...乐,不可行尽! ...财,不可用尽! ...福,不可享尽! ...势,不可使尽! ...如此,方能进可攻,退可守! ...如此,方是长久之道!” 有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朱标本就聪慧之人,又蒙朱元璋每天言传身教,治国理政能力,可谓是与日俱增! ...但,太子朱标到底是仁厚之人,对于为何不再次调拨钱粮,用于赈灾之缘由,倒是明白了! ...可对于吴忧空手入山东,禳中无一物的所谓赈灾,却还是满头雾水,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朱元璋何许人也,见朱标刚刚舒展的眉头,又微微皱起,瞬间就明白了朱标心中的疑惑! 不等朱标开口,朱元璋就似笑非笑的问道: “...标儿,你是想问,显扬那小子,...此去山东,两手空空,何以赈灾吧?” “...请父皇解惑!”身为储君,自当学习朱元璋的帝王心术! 因此,朱标并未扭捏,而是直言相询! “...标儿,朝廷上次调拨的八十万两白银,五十万担粮食,用于山东赈灾之事,...你是清楚的! 上次你也说过,钦差被杀,钱粮被夺之事,...绝非乱民土匪所为! ...咱,亦深以为然!” 说到这里,朱元璋神情冰冷,目露寒光冷笑道: “...因此,咱断定,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内,定有鬼祟作怪! 而朝廷调拨用于赈灾的钱粮,也必定在山东境内某些人的手中! ....短时间内,绝不会消失不见!” “爹之所以派遣吴忧前往山东赈灾,一为炼其人,锻其志,观其行,审其品! 二是因为吴忧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又初入官场,不拘官场上那些,所谓的规则! 三是因为吴忧做事够狠,面对那些国之毒瘤,非猛药不可为!” “...别说朝廷下拨的八十万两白银,五十万担粮食 就是没有这笔钱粮,只要吴忧敢做,也另有他法,绝不使山东百姓...再受冻饿之苦! ...更何况,咱还准备了后手,绝不使山东灾民对朝廷失望,...骂咱朱元璋的娘!” 提及吴忧,朱元璋紧盯着仁人君子朱标,满脸肃然之色的说道: “....标儿,其他地方你都很好!就是有一点,为人太过方正! ...须知,君子可欺之以方! 地方官府上呈的奏报,...可信,却又不能尽信!...明白吗标儿?” 或许是枭雄本色,又或许是曾经的经历,朱元璋虽雄才大略,却又刚愎雄猜! 除极少数之人外,...对任何人、任何事,都绝不会做到百分百的信任! 而朱元璋与太子朱标的分歧,往往就在于此! ...对此,朱标却有不同的看法: “...父皇,恕儿臣直言,师傅宋濂曾对儿臣说过一句话,儿臣深以为然!”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故而,儿臣认为,君王与大臣之间,应以诚相待!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