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这个世界上,往往是那些不要脸的人,..才能得到更多 (第1/1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吴忧..吴显扬? 居然又是此人?” 朱棣微微愣了愣,摸了摸下颌,沉吟了片刻,问道: “...按吴显扬所言,倭国的财富,到底巨大到什么程度?” 闻言,姚广孝淡然一笑,随手落下一子后,道: “...据吴学士所言,倭岛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银海!” 或许是觉得此说法过于笼统,姚广孝身体微微前倾, “...据说,若是此时投入一万两, 那么,在未来的三五十年内,...每年,最少都可分的三至五万两的红利! 王爷不妨算一算,太子殿下此时投入的十万两,三五十年之后,将会得到多少!” 此话一出,朱棣忍不住点起了手指,待算出大哥到时所分得的红利之后,朱棣豁然起身, 瞪着一双红的吓人的眼睛,大步走向房外,大喝道: “...来人,备马! ...要快!” “...是!”见朱棣犹如兔子一般,双眼通红,奴仆不敢怠慢,飞奔而去! 衣袖微微摆动,朱棣握紧双拳,望着皇宫的方向,低声呢喃道: “...父皇的钱,没道理大哥能“借”的.. 本王却“借”不得!” ...... 自吴忧离去后,朱元璋就陷入到纷乱的思绪之中,满是老茧的手指,夹着一根烟,失神的望着殿外, ...脑海中,不断的闪过吴忧所提及的那句, ...几百年后,华夏民族几千万人,将惨死于倭寇之手的那句话! “...父皇!” 就在这时,朱标面色微红的走了进来,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随着朱标的一声低呼,朱元璋手指微微一颤,一条细长的烟灰,掉落在桌案上, “...哦,是标儿啊!” 俯身将掉落在桌案上的烟灰吹干净,直起身后,却见一向淡定从容的太子.. 居然罕见的出现了一丝扭捏之态,愣了愣之后,好奇的问道: “...标儿,你这脸 ..为何泛红?” 朱元璋疑惑的目光,令朱标的脸颊越发滚烫,但事关东宫未来的日子,是否不再拮据的问题, 朱标沉吟了片刻之后,实在鼓不起勇气,直视自己的父皇, 而后侧头望向一旁的梁柱,讪讪道: “...父皇,今日儿臣在朝堂上 ...像您借银十万两之事, 不知父皇您,...意下如何?” 望着面前最喜爱的长子,此刻脸上从未出现过的扭捏之态,朱元璋不禁有些忍俊不禁, ...而后饱经沧桑,深邃无比的眼神,不由的露出了一丝狡黠之色,嘴角微微勾起, “...标儿,别说身为太子的你, 就算在平民百姓之家,也从来都是做儿子的,...孝敬做老子的, 咱可从来没听过,做儿子的,...管做老子的借钱的道理, ...标儿,你怎么好意思,管为父开这个口?” 这还不算,末了,朱元璋身体前倾,望着脸色越发涨红的朱标,似笑非笑的说道: “...标儿啊,若是咱们父子,是平民百姓的话, 以为父如今的这个年纪,都该管你要养老钱了!” ...若是换成以往,朱标在自己父皇这么一番话后,恐怕都要掩面而逃了, 不过,想想倭国那令人眼红的财富,再想想自己从吴王世子,到如今的大明储君,这么多年所过的拮据日子, 逐渐成熟的他,也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时候所谓的“脸面”... 比起实实在在的利益,简直不值一提! 就好比汉高祖刘邦,再比如淮阴侯韩信! 若是一个人,太过于重视“脸面”,那么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就好比,楚霸王项羽! 而这两个例子,是有一次朱标在与吴忧的一番闲谈中,吴忧当故事一样讲的! ...末了,吴忧颇为意味深长的说了那么一句,令朱标记忆深刻的话, {...这个世界上,往往是不要脸的人,...才能得到更多! 而太要脸的人,吃亏倒是事小,怕就怕与楚霸王一样,...彻底凉凉!} 想到这里,朱标暗自决定,今天就豁出去了, 于是,在朱元璋暗含惊诧、欣慰的目光中,朱标直视着自己的父皇拱了拱手,朗声道: “...父皇所言不错,无论是平民百姓,亦或是天家人伦, 做儿子的孝敬自己的父母,都是理所应当! 儿臣今日之所以找父皇借钱,目的就是为了赚取银子, 待儿臣手头宽裕,才能更好的孝敬您与母后啊! ...因此,儿臣恳请父皇,借予儿臣白银十万两, 待儿臣分取红利后,不仅立马将十万两还给父皇,还要出钱替父皇与母后加盖一座暖宫, 您与母后年纪也大了,儿臣知道,您的老寒腿一到冬季,就酸痛无比, 而母后的身子骨,亦不比往夕!”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