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朱元璋:咱就不信了,就没人治的了那些 ..纨绔子弟 (第1/1页)

好书推荐: 本命三国

“...应天,乃大明之首府,天下瞩目之所在, 应天知府之职,尊荣虽不及王公宰相,却是天下官员之表率!” 朱元璋神色严肃,瞪大了眼睛,粗犷洪亮的声音,说到这里之后,脸颊上的肌肉,微微的跳了几下, 而后在朱标惊诧的目光中,一缕尴尬之色飞快的闪过, 随后一摆衣袖,转身坐回了塌上,粗犷有力的声音,亦不自觉的小了些许, “...应天知府,出了一个欺上瞒下,阿谀奉承,鱼肉百姓、品行卑劣的尹世德,已令咱颜面扫地, 若是朝廷重新选拔出的应天知府,依旧如狗贼尹世德一般的话... ...标儿,你让爹的脸,到时候往哪搁?” “父皇,儿臣给您点根烟,您老消消火!” “嗯,..标儿有心了!” 见父皇脸色稍缓,朱标长舒了一口气,宽慰道, “...父皇,尹世德品行卑劣,丧尽天良,可谓死有余辜, 可尹世德此人,之所以安坐应天知府之位,乃是由逆贼胡惟庸多行包庇之举,蒙蔽圣听, ...才让本该受到惩处的尹世德逍遥多年,否则,以父皇的圣明,早将其剥皮填草了! 因此,儿臣认为,此绝非父皇之过也!” “...标儿啊,放心吧,你爹还没那么脆弱,用不着你小子宽慰咱!” 说着,朱元璋端起茶盏,一口喝干,嚼着茶盏中的茶叶,享受着那淡淡的苦涩,悠然道: “...帝王无错这句话,仅是臣子们为了维护帝王的尊严而已, 若是帝王自己也信了这句话,真可谓是不明不智,昏聩无疑了!” “百姓犯错,最多殃及一家,地方官吏犯错,最多也就危害一方, 可若是帝王犯错...” 说到这里,朱元璋停顿了一下,而后目光直视着朱标,缓声道: “...若是帝王犯错,轻,则社稷动荡,百姓不安! 重,则乾坤颠倒,江山倒悬!宗庙倾覆,黎民遭灾! ...因此,主宰天下,手握乾坤的帝王,并非永远无错, ...而是,不能轻易犯错!更不能犯下...无可挽回的大错! 所谓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亦明其理! 赳赳老秦,横扫天下,六国归一,何其壮哉!其兵锋所至,无不臣服,然而... 雄才大略的始皇帝龙驭殡天之后,横扫八荒六合的大秦帝国,仅短短六年,就土崩瓦解,...为何? 皆因秦二世,昏聩至极、荒淫至极,残暴至极,无道至极所致!” “...父皇的良苦用心,儿臣明白!” 从凝思中回过了神的朱标,双手抱拳深深行了一礼,而后神情庄重,继续说道: “...父皇的谆谆教诲,儿臣必当暮鼓晨钟,时刻警醒自己,身为国之储君,绝不能犯下无法挽回的大错!” “...嗯,标儿你牢记在心便可,咱父子俩独处,何须躬什么身,行什么礼?...大可不必!” 放下茶盏,朱元璋咽下了嘴角的茶叶,缓缓起身,拍了拍朱标的肩膀,似笑非笑道: “...标儿,现在知道咱为何,要派遣二虎将张永清,李麟二人的底细调查清楚了吧?” 望着父皇颇为古怪的表情,朱标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点了点头,道: “...儿臣明白,国之君王,用人,自当谨慎!不过...” 说着,朱标微微停顿了一下,眼含疑惑之色,问道: “...可是父皇,应天乃大明都城,知府之职,久悬不决,...是否有失妥当?” 闻言,朱元璋嘴角露出了一丝莫名的笑意,悠然道: “应天知府之职,为父之所以悬而未决,只为核查两人,...考察一人! ...如今,应天知府的人选,咱已经筛选出来了!” 说到这里,朱元璋背负着双手,凝望着皇城外的方向,冷笑道: “...咱还就不信了,除了咱,就没人治得了那帮天不怕,地不怕淮西将帅! 特别是淮西将帅家里的那些,无法无天的纨绔子侄,早该治治他们了! 若是再不治的话,等到咱们这些老一辈,...死的死,老的老,那还不得青黄不接了?” “...父皇所言极是,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守江山难! 一个皇朝若想长盛不衰,能臣悍将必不可少, 能臣越是贤能,则国家越是兴盛,黎民越是安宁! 将帅越是悍勇,则可使国家稳如磐石,百姓安享太平!” “...嗯,标儿你理解的没错,不过父皇还需提醒你一点...” 对于朱标的聪慧,朱元璋欣慰的点了点头,而后威严的双眸微微眯起,缓缓说道: “...能臣悍将多多益善,固然是社稷之福,百姓之幸... 可若帝王庸弱无能,或是年幼可欺的话,...那,就是帝王的不幸了!” 闻言,朱标沉思了片刻,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而后话题一转,轻笑道: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