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没想到我吴忧,竟也有黑布罩脸的一天! (第1/1页)

好书推荐: 嫡妻难惹

早朝刚过,工作狂魔朱元璋,与深得乃父真传..堪称劳模的太子朱标,便直奔乾清宫而去,批阅各省府州县送上来的奏折! 不知过了多久,朱标将已批阅好的一本奏折搁在一旁,望着左手旁尚未批阅的一堆奏折,眉头微微皱起, “父皇,如今内阁主事的三位阁老,李善长远赴浙江督造海船,魏国公徐达善军事不善政事,至于显扬,更是被贼人掳走, 内阁如今已形同虚设,父皇,依儿臣之见,也该增添几位大臣入阁了!” 见半天不见回应,朱标搁下朱笔,抬头望去,嘴角蓦然一抽,只见朱元璋虽手捧奏折,目光却凝视着殿外,明显处于走神状态! 无奈的摇了摇头,朱标好似对于父皇走神的状态,早已见怪不怪,再次提起朱笔,批阅起了奏折,乾清宫陷入一片寂静! “真静啊!” 不知过了多久,朱元璋一声呢喃自语声,才终于打破了乾清宫内的寂静! 嘴角含笑,朱标头也未抬的回应道,“乾清宫就您和儿臣两人,自然安静!” 搁下奏折,朱元璋起身伸了个懒腰,淡笑着摇了摇头, “标儿,咱说的静,指的可不是乾清宫,是朝堂! 自显扬那小子被贼人掳走之后,咱总感觉朝堂上仿佛多了点什么,似乎又少了点什么!” “多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 微微一愣,沉吟了片刻,朱标眼前一亮,嘴角泛起了一抹笑意, “依儿臣愚见,显扬不在的这段时日,朝堂上似乎多了些许慕气,少了许多朝气吧!” “看来标儿你亦有同感啊!” 点了点头,朱元璋双手笼在衣袖内,目视着殿外,嘴角泛起一缕莫名的笑意, “也不知道那小子给张..陈残部灌了什么迷魂汤,朝廷多次招降,他们皆不为所动,却甘愿听从那小子的调遣, 更让咱没想到的是,犹如附骨之蛆一般,三十几万大军镇守沿海各省,却依旧被倭寇屡屡偷袭得逞的倭寇,竟会一朝覆灭,从此海晏清平,标儿你说,这不是邪门了么? 如此一来,不仅沿海各省百姓,从此再不必担心倭寇频频侵袭,就此过上安心太平的日子, 今后朝廷每年还能省下大笔钱粮负担,镇守沿海各省的三十几万大军,也能另作他用!” 说到这里,朱元璋眉角上扬,长吐了口久久郁结于心的浊气,神清气爽的朗声道, “倭寇征剿殆尽,犹如割除了我大明身上的一颗小毒瘤, 若再将残元余孽这一颗最大的毒瘤割除,那我大明...横扫天下的日子,便为时不远矣! 而咱朱元璋的功绩,只怕也将达到包括秦皇汉武在内,也无法睥睨的高度,也必然为万世传唱!” 望着虽已两鬓斑白,却依旧身姿挺拔,声音洪亮,意气风发,犹如焕发第二春的父皇,朱标即为之震撼,也为之心驰神往, 身为帝王,本就该内安社稷黎民,外灭胡掳蛮夷开疆拓土,如此,才不枉...帝王之名! 雄心壮志蓦然生起,朱标身躯笔直如松,目光流转,顾盼生威! 感受到长子朱标近期以来,少了几许文弱,更添了几分英武的明显转变,朱元璋暗自点了点头, 同时,朱元璋对于朱标长时间没与自己唱反调,也颇为费解, “标儿,若换作以往,你听闻了爹的这番话,难免会说什么以安天下万民为重,为君者岂可擅动兵戈,怎的今日却...?” 要说太子朱标最让群臣称道之处,不仅因其待人宽厚,更在于勇于担当,勇于直面错误,不狡辩不推脱, 面对父皇的疑惑,朱标并未有丝毫遮掩狡辩,直言道, “以往儿臣深受儒家熏陶,总以为为君者,当以上体民情,下安军民为首要,擅动刀兵,难免会致使社稷动荡难安,百姓亦难安享太平! 之前也总以为父皇颇有...颇有穷兵黩武之嫌,也为此时常与父皇发生争执! 但与显扬偶然一次闲谈,他随口提及的一句话,于儿臣来说却犹如当头棒喝,儿臣思之再三,又翻遍史记之后,深以为然!” “哦?那小子说的什么话?” 眉角轻扬,朱标凝视着殿外,沉吟了片刻,幽幽的说道, “异族环顾,太平何在?大宋苟求太平,然,终宋一朝,即便卑躬屈膝...又何曾得享片刻太平? 若刀枪入库,铸剑为犁,一心只求太平,那这样得来的太平,亦不过是空中楼阁,一场春梦,一戳即破难以持久!” … 与此同时,吴忧朱棣与百多名随从军士,一路策马扬鞭,直奔应天而来! “显扬,你到底是真病了?还是...?” 朱雀大街上,两人勒住缰绳立于路口,朱棣上下打量了一番吴忧,眼底掠过一抹笑意! “不瞒四哥,自被人掳走之时,我便因惊惧过度,被吓出了病,只是当时倭寇未灭,勉力强撑罢了! 如今海晏清平,倭患已消,还请四哥面圣之时替我向圣上告个假,容我好好修养几日!”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