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钜白黔黑、斩儒一缕 (第1/1页)

好书推荐: 绝世凶僧!横冲直撞

想以香火之力压儒道,根本不可能。 但是既然浩然正气出自儒道之念,那就以论道定输赢。 儒家虽然是门大学问,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学问。不过以顾尊的能力想攻讦,还是不可能,他没有那个实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顾尊虽然没有这实力,但是他却知道谁有这个实力。并且这人在前世就是怼儒学的大家,而在此世却没有他的痕迹。 这位在前世说起来也是人尽皆知,便是墨家创始人,墨子。 此时此刻,河阳城上。 顾尊透过香火凝聚的虚影,问道:“儒道昌盛,但我有一问。我们论道而定胜负,不知祝大人能否解答?” 祝君寒悠然大笑,儒道圣明,所以他胸有成竹:“但说无妨,今日让尔等邪祟知晓儒道奥义。” 顾尊笑了笑,问道:“钜者白也,者黑也。虽明目者无以易之。兼白黑,使瞽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今天下之君子之名仁也。兼仁与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天下之君子不知仁者,非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 这是墨子的原话。 就是说有一个盲人知道银子是白的,眼珠是黑的。即使是眼睛明亮的人也不能更改它。可是把白的和黑的东西放在一块儿,让盲人分辨,他就不能知道了。 所以说盲人不知白黑,不是因为他不能称说白黑的名称,而是因为他无法择取。 现在天下的儒家君子称说“仁”的名。可是把符合仁、不符合仁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让天下的君子择取,他们就不知道了。 所以说天下的君子,不知道仁,不是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仁,而是因为他无法择取真正的仁义。 其实墨子早就看出了儒家的一个问题,宣扬仁义道德没错,但问题是人心隔肚皮,好坏不会写在脸上。 你以为的好人,是别人眼里的坏人。你以为的仁义,是别人眼里的不仁。反正都是从自己的立场触发,看得惯就推崇为大儒,看不惯就咒骂其匹夫。 儒家的核心是“仁义”,可仁义的观点总是有偏僻,永远没有办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共识。 儒家讲求的是人性的完美,可以此为基础的人治过于理想化了。所以后世人不断推演,出现了各种学术流派,但说到底是一家之言。圣人的本意,也许早就消磨在历史长河之中了。 这就是钜白黔黑的道理,甚至还有点朴素的唯物辩证那个味道了。主客观辩论,墨子认为儒家那套过于主观,脱离实际。 历史也确实证明,读书人的仁义其实立场变得很快,比如那衍圣世家。 顾尊问完这句,就等祝君寒回答。 祝君寒闻言之后,刚想回答,又忽然顿住。因为他发现这个问题居然十分棘手,以自己的修为竟然一时间找不出可以辩驳的话。 其实儒家不是完全没有遇见过这种问题,辩证之论早有记载,什么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两小儿辩日等等,虽然无法解释,但也能辩驳一二。 可是钜白黔黑举例子是瞎子,直指儒道的核心,反而无法破题。 祝君寒没想到自己眼中的邪祟,竟然有如此之能。至高的儒道竟然能找出一个无法直接回答的问题。 儒道的本质还是修心,所以一旦涉及这种方法论的领域,瞬间就束手束脚。 顾尊冷笑,追问道:“我虽称顾大佛爷,但从不以信仰迷众生,不以生死动世人。传音海螺每日奏曲吟唱,说书讲的也是仁义故事。还会预报晴雨,惠及百姓。这难道不是儒道所谓的‘教化’吗?你身为河阳城玄衣官捕,又做了什么事?夜中杀人的贼人,你抓到了吗?” “你!” 祝君寒握手长刀,可一身的浩然正气却顿时萎靡。 这也是儒道的一个弱点,那就是如果君子无暇的文胆受损,那力量就会受损。心中有所惑,自然无法御浩然正气。 “这浩然正气,便是仁义的证明。”祝君寒大声呵斥。 顾尊哈哈大笑,问道:“你有浩然正气,那与你为敌的人就全数是儒家的罪人了?如果真是如此,那儒家上下一心,早就压过了道佛两家。” 祝君寒捂着心口,内心已经震撼不止。这样的问题他答不上来,因为浩然正气只能证明自己的仁义,却不是全天下的仁义。 这一刻,浩然正气瞬间消散! 祝君寒此时知道,自己无法在论道上击败顾大佛爷,于是转而问道:“你所谓的传音海螺,难道没有那些靡靡之乐,放浪诗词?女子温言,消磨意志,此乃大罪!” 顾尊此时真的有些怒气,问道:“这些靡靡之音,放浪诗词......哈哈哈,皆是儒家读书人所做。深闺词怨,伤春悲秋。词曲来源于教坊司的青楼勾栏。祝大人,我问你那教坊司的青楼勾栏,是百姓去的多,还是读书人去的多?” “这......”祝君寒如坠深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