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寒假回锦垣 (第1/1页)

两天后,南禾回到了嶙川县。 夏木安依旧在锦垣住院,他还得熬一周。 家人对南禾的归家表现出极大的兴奋,当她拿出一件件来自首都的礼物时,欢乐的气氛更是到达了顶点。 为了不负南彦的期望,她甚至冒着误车的风险,在出发前跑着去给他买了几大包零食。 然而,过安检的时候,两小包辣条掉到了履带上,南禾看得很清楚,安检员帮她捡的时候在憋笑。 为了这个相爱相杀的弟弟,她付出了太多。 家里就自己放假了,下午得去幼儿园门口接南青下班,晚上还要去学校接南彦下课。 她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等他们放寒假的十来天里,必定是极其忙碌的。 秉持着一不做二不休的原则,南禾决定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她要趁此完成她的寒假实践活动。 邻省上大学的吴玉几乎跟她同一时间回嶙川,两人商量之下,找了个公园一起实践。 等第一天上岗后才发现,原本商量的只干半天变成了早八晚六。 总计七天时间,每天必须得按时按点,不能迟到,不然就不给盖章。 她们对此颇有怨言,自己选的,又不得不干。 吴玉说她妈妈说,要是这么卖力地给家里的门店干,要不了多久能上市。 直到第四天,南青才想起告诉妹妹家里合作的那个小公司也可以盖章。 两人这才反应过来,各自都有捷径却忘了走,大傻子。 更傻的是,她们还是选择了继续。 第六天,张严和莫静回来了,落地就马不停蹄地杀到公园,并狠狠地嘲笑了正在扫落叶的两人。 回了这片土地,尘封的本能被唤醒,好像什么都没变,大家还是阶段性的好朋友。 几人聊起半年来的生活,有苦有甜。 莫静说沿海的日子真快乐,有一望无际的大海和暖和的冬天,她怕冷,所以很喜欢; 张严则表示大海没什么好看的,他的城市方言软糯,特别是那些女同学讲话更是可爱; 莫静白了他一眼。 吴玉说她生活得还算习惯,半年里想家了就回来逛一圈,老妈说她是故意回来进货的; 南禾谈她的两次研学和博物馆,大家都说她果真出息了,听起来就很高级。 宋晚秋和唐昭还没放假,几人向南禾打听他们的近况。 她了解不多,嘴也很严,几乎什么都没说。 南禾回家整整十天的时候,南青和南彦终于放了假,他们决定明天一起回老家。 与此同时,住了两周院、情况基本稳定的夏木安被允许出院回家休养。 陈忆阳和寸头室友与他们一家同行。 有了朋友的陪伴,原本注定变得落寞的家里也多了几分热闹。 寸头室友是个好奇宝宝,他对嶙川的一切都很感兴趣,但夏木安不能出门,常常是陈忆阳陪他逛。 夏丛生落下的工作很忙,两人承担了照顾夏木安、陪他去医院换药的很多工作,林叶也因此轻松了很多。 十二天里,南禾很忙; 夏木安也在努力克制,再没打开过她的聊天框。 距离年尾还有十天,大小集市上春节的氛围渐渐浓厚起来。 两个家庭开始采办年货,大人们难得买了很多爆竹。 希望一年里的不幸和伤痛,会随着新年的爆竹声,被彻底留在寒冬。 第二天,南禾三姐弟大包小包地回了望舒村。 南禾四个多月没回来,总觉得黑瓦白墙的村子更萧条了几分。 白鹭停在光秃秃的枝头,田里也尽是枯黄的稻桩,她告诉自己,这是冬天的错觉而已。 可南青说有两家人搬到城里去了,原本人口不多的村子里少了七个人。 当时有很多人劝阻,但人各有志,一个叔叔临走时还放话:不出十年,这个村子必将不复存在。 欣欣向荣的产业正撑起着一片天,大家对此说法都不以为然。 纵然老人在不断逝去,年轻人也再没回来。 南禾一代的年轻人是知道的,城市化的步伐下,没有特色的村子都有着同样的归宿。 莽莽匹夫,无能为力。 一行人刚进院门,看见妈妈和两位女士在磨豆腐,旁边有小孩儿嬉闹,还有个十五六岁的妹妹颇有眼光地在闻腊梅花。 几人上前打招呼,热闹的交谈声很快充斥着院子,萧条不复存在。 南禾放下东西上前,却被告知并不需要帮忙。 她逛去自己的花园,转圈走走看看。 白色的山茶花整朵掉在地上,南禾心疼地捡起又放回土里。 腊梅香远远地传来,树枝上果然还挂着很多花苞,只是叶子没剩几片。 她突然想起来夏木安的委托,去擦那些摇摇欲坠的叶片是不可能了,她整理了一下枯枝败叶,拿来小锄头给根部松土。 最后拍了一张照片给他发过去:“第一次养护已完成,你的腊梅树状态良好。” 夏木安没回,南禾也不在意了。 忙呗,忙点儿好。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