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记得勇敢说谢谢 (第1/1页)

回想起自己不愿想起的场景,两人语带哭腔,又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他好勇敢,他流了好多血还是把我扯出来了。” -“他被甩到地上撞晕了,那群人开车压他的腿,好恐怖。” -“我们很感谢,但是我们更害怕。” -“我们不敢报警上新闻,人贩子还没抓到,他们逃走了,一定会来报复我们。” -“也怕被爸妈找到被打死。” -“我们怕那个好心的男生家人找我们算账,他可能真的死了,我们承担不起责任。” -“我们也怕人贩子说我们是掐死小男孩的人,车上没有其他人,说不清。” -“我们躲在服务区的厕所里,半夜漆黑的时候偷偷沿着高速公路走,第二天搭过路车去了锦垣; 因为怕被认出来,就卖掉头发得了一笔钱,但是不够用,也不知道去哪里,只能又回了离家稍微近一点的青光县。” -“又不敢待在县城,只能往乡下人少的地方走。” …… 两人边哭边含糊着说完最后的话,热心翻译准确无误地转达给了众人。 在场的民警听完都愣了神。 掐死小孩,涉及命案; 团伙作案,且是惯犯…… 双方都沉默了一会儿,张警官问道:“记不记得那个戴墨镜的男人长什么样子?” 女生们对墨镜男的描述与夏木安当初说的差不多,她们也没见人摘过墨镜。 -“他说的是普通话还是你们少数民族的语言?” “跟我们不一样,不太标准的普通话。” -“司机呢?” “跟我们一个民族的,中等身材,脸圆,看起来和善。” -“小男孩呢?” 高个女生继续:“说话口音跟你们差不多,大眼睛,中等身材,脸蛋和手都皴了,格子衣服倒是有点新。” 同口音、脸皴,人少易得手的城郊? 张警官又问了些细节,交代安置好两人后就走了。 他们得忙着再次审问两名嫌犯,弄清孩子的身份,再形成文字资料上报,用新资料请求批准逮捕令, —— 连夜的审问也有些收获,受害人都现身了,两个男人也明白再嘴硬是没用的,洗不清的。 自觉没犯命案,主动交代或许能够争取从宽。 两个男人率先坦白: 他俩是亲堂兄弟,从小不学无术。 去年年初跨省到了青光县的上级市区,从家里抢来的钱花得快完的时候,两人就去打牌希望翻盘; 没想到最后输得一败涂地还被人打个半死,墨镜男人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 然后一番诱惑带他们入了魔窟…… 这个拐卖团伙大概是五六年前成立的,可能有十几个人,大部分活跃在西南和中北地区,其他的都不知道了; 墨镜是团里地位比较高的,大家都叫他“刚哥”; 他的身世不明、行踪不定,一般人找不到他,只有“捕猎”的时候才会主动联系两人; 他说戴墨镜是因为眼睛有病,看不了强光,没人见过他全脸。 司机叫“磊哥”,一直跟着刚哥混,很少与他们接触。 兄弟俩与刚哥只见过三面,与司机磊哥只见过上次那一面。 入伙一年来,兄弟俩跟他们配合拐卖过一个邻省的十八岁女生,卖去了中北的山区; 具体去向不知道,他们“进货”,刚哥“售出”。 还买过一个邻市农村父母不要的女孩,转手卖给了平乐市下辖镇上的一户不孕家庭。 拐卖小男孩是刚哥跟磊哥临时起意策划的,小男孩的家在青光县城南出口的玉竹村一组; 他们偶然开车路过,发现小男孩总是一个人在马路边玩,观察了半天直接掳走了。 周权村子后面的山顶,算是他们兄弟俩一年来的住处,也是拐走中转、等待卖出的地方。 周权夫妻俩早年被拐卖过一个女儿,癫狂过一阵后就跟刚哥搭上了关系。 两年前,他开始提供山顶的落脚给团伙里的人,还帮他们在山脚下盯警察、送物资、掩盖进出痕迹,那天在护栏外接应的人也是伪装后的他。 另一户的二十岁傻儿子是那个老头买来的,他害怕被举报,便也帮着做事。 村子里的其他人也知道,但是不能苟同的人都避之不及搬走了。 但由于收到一些“炸祖坟、报复孩子”的警告,也没人敢乱说话。 事发那天,司机磊哥在路上偶遇两个女生,骗上车后,便叫正在城里挥霍的两人去帮忙。 同时联系了周权去护栏处等…… 服务区出意外失败后,按照原计划开进了山路。 刚哥抱着个死孩子嫌晦气,想把尸体直接扔出去…… 后又觉得不妥,深山顶上更险峻,那底下的沟壑中还有吃肉的动物,如此方能保证孩童尸骨无存。 到“家”后,刚哥毫不犹豫地把尸体丢到下面的深沟中去了。 由于衣服即使被撕碎,但不易腐烂也容易留下痕迹,所以他丢之前把尸体上的衣服扒下来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