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烧饼之歌 (第1/2页)

好书推荐: 乐可 鬼喘气

很快棋盘上的棋子如同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出了对弈双方的智慧与技巧。 朱元璋凝视屏气,不时眉头紧锁,每下一步均要思索良久。 反观刘伯温,虽然面对的是一个初学者,但下的并不轻松,他也常常举棋不定,竭尽全力维持着大盘,以期能以和棋结束,再不济也不能赢太多子。 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他的对面不是普通人,他是皇帝。 在刘伯温的有心配合下,朱元璋越下越熟练,思索之余已有闲心聊天了。 只见朱元璋高兴地拿走棋盘上刘伯温的无气之子,嘴上念叨起来:“徐达已经出征沙漠两月有余了,元朝残余尾大不掉,不时骚扰,咱心里烦啊,伯温,都说你卜筮神准,不知你可知此战结果。” 听见皇帝略带担忧的询问,刘伯温提子的手一顿,脑子却在飞速运转。 他并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只是不知如何开口,借着皇帝的询问,瞬时一个主意在他脑袋里成形。 刘伯温微微一笑,落下一子。 “上位。” 他并没有称呼陛下、皇帝之类的尊称,而是称呼他为“上位”, 以示亲近。在朱元璋还跟着郭子兴混时,徐达、汤和每每与之喝酒,朱元璋必坐主位,“上位”就是他们喝酒时坐在主座的意思,久而久之就成了朱元璋的代称。 “臣不用占卜也知道此战的结果。” “哦......“朱元璋停止了下棋的动作,抬头看向刘伯温,脸上挂着疑惑与惊讶。 如果黄耀祖在这里一定会加上一句旁白:“这么神奇吗,你妈妈知道吗?” 没等朱元璋追问,刘伯温主动说道:“元顺帝逃亡塞外,扩廓帖木耳这支孤军只是疥癣之患,不足为虑,我大明天兵一至,定然土崩瓦解。况且此次率军出征的乃是征虏大将军徐达,上位雄才大略,已然心中有数,此战定可一举定乾坤,安定天下。” 作为皇帝,朱元璋听惯了歌功颂德、尧天舜日之类的话,但作为军师的刘伯温罕有的拍马屁的话让他很是受用,不由得讪讪一笑道:“是吗,哈哈哈......” 一阵畅快的笑声过后,朱元璋心中又起 一个念头,索性放下了棋子,一副不准备再下的意思,又开口问道:“伯温啊,刚才的不算数,咱还是要考你一下。” 朱元璋指了指桌上倒扣的一个碗,“伯温啊,你算一算这碗里是何物件?” 刘伯温迟疑了一下,看着朱元璋那得意洋洋的面孔心中不由得想起黄耀祖说的一个词“老六”,以前他不知道意思,如今用在这里似乎恰到好处。 不过他心中却在暗喜,朱元璋此举却正中他的下怀。 刘伯温捏指算起来,嘴里念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乃饼也。” 朱元璋闻言脸色突变,目光如炬,变得肃穆起来,盯着刘伯温的视线似乎要看穿他的内心,同时他的手向那碗探去,揭开露出一物。 里面正是一个烧饼,还有一个被咬过一口的牙印。刘伯温来找朱元璋前,他忙于政事腹中饥饿遂叫内侍端来一个饼,刚咬一口就听到刘伯温到来的消息,为免食物变凉,他将烧饼倒扣在碗下,准备一会儿再吃。 朱元璋低沉的声音响起,一字一顿,让人不敢有丝毫怠慢。 “伯温,深夜忽至,是有何紧急要事?” 如果换了其它的朝臣,被朱元璋这突变的态度一吓说不得就要纳头跪拜,严重的甚至可能会浑身打抖,口齿不清。 刘伯温知道这是皇帝的“套路”,内心并不紧张,不紧不慢回答道:“臣今夜静极思动,夜观天象,得歌谣数首,事关我大明国运昌隆,不敢隐瞒,上位请恕臣冒昧。” 朱元璋闻言事关大明国运,正襟危坐,摊开一只手示意,嘴里说道:“先生请言。” 闻名后世的《烧饼歌》在此情此景下应运而生。 “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刘伯温念完这些谶纬之言后朱元璋沉默起来。 他的表情很古怪,无他,因为他听不懂。 谶纬,是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附会儒家经义衍生出来的一类书,被汉光武帝刘秀之后的人称为“内学”,而原本的经典反被称为“外学”。 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推背图》与《烧饼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类似于《推背图》好多已经发生的像,而且基本公认确凿无疑的,如果在没有发生的时候你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猜测,每个人角度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如果是已经发生的事,你再对照去看,真是精准无比,你会觉得特别神奇,李淳风与袁天罡也太牛了,后世那么遥远的事情都能预测到。 谶语的意义在于验证,而不在于预测。事情发生了,对照谶语,一一符合。具体告诉你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为什么发生,谁都能一看就懂,那还叫谶语吗?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天机不可泄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