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修真传说 (第1/2页)

枫云看见大洞顿时愣住了,自己在此生活了十几年,竟没发现这么个大秘密。 “下去吧,别在那儿发呆了。”和尚的话将枫云从呆立状态唤醒。 枫云朝洞中望去,一个石梯直伸到洞底。枫云开口道:“大师啊,你不会是把要把我搞到洞里关起来吧,我有幽闭恐惧症啊。” 不可说听着枫云的话有点不知所云,抬腿自己走了进去。 枫云一看,也不纠结,跟着和尚走了下去。一边走,一边在想,这幽闭恐惧症是啥,好像就是随口说出来的,自己应该知道,却又的确不知道。 石梯并不是很高,他们很快来到了洞底,老和尚到了洞底便径直往前走。 “大概上万年前”老和尚一边走着,一边讲起了故事,仿佛自言自语一般。 “世间有那么一批人,他们被称为修真者。他们有移山蹈海之力,腾云驾雾之能,修练至达者甚至可以得道成仙不食人间烟火。然而就是这么一批人,却突然在一万年前神秘失踪了。” “虽然世间多有传说神仙之事,却终究只是传说,从没有人见过。直到一千多年前,一位郎中上山采药,发现了一个山谷,山谷内长着许许多多的珍奇药材。郎中一时兴起,便欲安家谷中,却在造屋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神秘的通道。” “郎中沿着通道往里走,在通道的底端发现了一座石碑。石碑上刻着的竟上古时期的文字。历经数千年,文字早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郎中将碑上的文字拓下,多方走访,终于被一个跛脚道士解出了文字之意。” “文字中记述的是上万年前修真时代的情形,文字中还记载了一些修炼的法门。” “郎中对那些修练法门并不理解,但细看之下竟发现其中蕴含了深深的医理。郎中将其中的医理运用于医道最终成长为一代神医。” “后经近千年的发展,陆续有人理解了其中的修炼法门,照法修炼,虽然能够延年益寿获得一些异于常人的能力,但终究没能达到文字中所记述的那种情形。” 枫云突然插了一句:“那位郎中便是我们神医门的祖师爷吧?”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和尚转身冲枫云点了点头。 “不对呀大师,这么机密的事,大师是如何知道的呢” “说来原因很简单,只因我便是上一位神医门门主的长子,一时赌气方才出家。唉,往事已去,没想到几十年苦修我至今仍然是尘缘未断啊。”不可说和尚双眉紧锁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哎,大师,入佛本为缘,大师又何必强求啊,一切随缘,真性情不更好吗?”枫云见和尚苦苦思索便随口说了几句。 不可说和尚听了猛然醒悟,枫云无心之言却恰恰点中要害。此处关节一经想通,和尚便有些释然了。 他抬头看着枫云道:“我本已脱离师门,不该插手此事,受人所托,忠人之事。我先问你,你可知你爷爷为什么会突然离你而去?” 枫云摇了摇头。 “只因你爷爷也修炼了神医门世代相传的心法。修炼此功法万般皆好,只有一条不好:修炼到一定程度后便会遇到要命的关口,关口过后,轻者全身经脉俱断成为废人,重者七窍流血而亡。” “大师是说我爷爷修炼到了关口?” 和尚点了点头:“五日之前枫老施主突然飞鸽传书于我,说他突然预感大限将至,欲将后事托付于我。” 枫云顿时醒悟,爷爷从开始便自知有修炼关口,当初故意借打赌之名把自己托付给了老和尚。 就在这时二人走到了通道的尽头,一道石门挡住了去路。石门上刻着上古文字,枫云也都在师门学过,刻的是一句偈语: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不可说和尚也不言语,背对着石门,慢慢的退了过去,只见一道白光闪过,老和尚没了踪影。 枫云照着和尚的样子退过去,眼前白光一闪,他便进入了一间石屋,老和尚正站在身边。 枫云转身打量起这间石屋。 与其说是一间石屋不如说是个山洞,因为它全然没有了刚才通道内人为开凿的痕迹,整个石洞浑然天成。 石洞的正中是一眼山泉,沽沽的泉水如白玉珠般不停的往上冒。泉水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水池,四周生长着灵药仙草。 枫云是神医门后人,对草药自然不陌生,但今天所见令他万分震惊。许多灵药都只是在书上见过,只能从传说的描述中大概猜出它是哪种药材。 此地能生出如此多的灵药自然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可是枫云却隐隐感到这里有些不妥,到底是哪里不对呢?枫云一时也看不出什么异常。 他一抬头,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是了,自己现在是在山洞里啊。虽然有些仙草是长在阴暗之处的,但是大部分还是需要阳光来生长,既然是在山洞里又何来阳光啊?是啊,这洞穴中为何如此的明亮,而且感觉不出一丝憋闷。 仔细看了半天,最后发现,洞顶原来竟有许多小孔,不知建造者用何种方法竟将外面的阳光和气流引了进来。即使身处石洞中也感觉不到一丝不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