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1/4页)

打击。刚到冀东时,在他的指挥下频频出击,专门袭击日伪军的宪兵队和警察署,而且从来不留活口,当时在日伪军中造成了很大的恐慌。冀东临近热河靠近东北的伪满洲国,在策划满蒙独立后,鬼子一向把此地视为稳定的后方,军事力量比较薄弱,尽管如此,敢于主动找鬼子麻烦的武装并不多。所以,一中队很快地在冀东打开了局面,同吕正操的部队会合后,更是如虎添翼,部队迅速地发展到万余人,在当地一提“八特队”无人不知,尤其是汉奸们在打赌时常说,如果我怎么样就让我出门碰上八特队。在收复山西战役期间,基地特别党委决定组建东北集团军,任命周远为司令员,高之心为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吕正操。基地为了支援东北集团军的建设,并将华北集团军在“掠夺者”和“狼吞”行动中,俘虏的伪军约4000余人,收复山西战役的伪军俘虏约4000余人,经过甄别和教育训练,空运到冀东,编入东北集团军。同时,还在华北和西北两个集团军中,抽调了500余名军政骨干,作为基层指挥员也编入东北集团军,所以,东北集团军发展得较顺利,到了1938年初,迅速地达到了三个师五万余人的规模。为了适应脱离根据地的独立作战要求,东北集团军的武器为清一色的抗日…1型系列武器,火炮以经过改进的92式步兵炮为主,只有一个拥有40门105榴弹炮的重炮团。在战邪司令员和董良政委访问延安,同中共建立联系后,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2月,八路军115师3团和120师雁北支队,也编入东北集团军战斗序列,并成立了东北集团军党委,以及中共中央东北局,陈云同志任书记,高之心任副书记,足见党中央对未来东北事务的重视。

周远司令员和高之心政委,仔细地研究了另一个时空中的抗日战争历史,对发生的冀东大暴动进行了探讨。在原来的时空中的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7月至10月,中共河北省委在日寇统治严密的冀东地区领导和发动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日民族大起义——冀东暴动。抗日烽火遍及21县;攻克了9座县城和几乎所有的重要集镇,摧毁了除重要城镇外的大部分日伪政权,参加暴动总人数达20余万,组织起10余万人的抗日武装。暴动震惊中外,声势迅猛,'沉重打击了日伪在冀东的统治。根据中共中央配合冀东人民抗日暴动,开辟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决策,1938年5月31日,八路军第四纵队5000余人,由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邓华率领两路从平西斋堂出发,于6月下旬挺进到蓟县靠山集、将军关、下营一线。冀东人民深受鼓舞,奔走相告。"四纵"的到来,大大加速了暴动进程。暴动兴起后,各级抗日政权并未能在各地建立起来,“四纵”进入冀东后,一直连续作战,需要休整和补充;暴动队伍数量庞大,成份复杂,也缺乏政治和军事训练。面对这种形势,"四纵"领导认为,暴动已引起日本侵略者严重注意,我大兵团在冀东活动和进行整训是困难的。他们把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对暴动武装长途转移的种种困难估计不足,缺乏坚持冀东游击战争的信心。9月中旬;宋时轮召集"四纵"党委和负责干部会议,决定西撤。10月8日,"四纵"党委与敌后河北省委及冀热边特委在丰润县九间房召开会议,宣布大规模西撤的错误决定。此间,中共中央、北方局、毛泽东、刘少奇和八路军前方总部以及晋察冀军区都曾来电劝阻西撤,但没有任何效果,最后暴动队伍仓促西撤,遭到敌人的阻截受到巨大损失。

高之心政委对冀东大暴动的虎头蛇尾,经过讨论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

1、暴动前缺乏完整的行动计划,在战略上几乎是空白,没有人在事前制定出任何具体作战方针。

2、组织失控,这是没有完整计划的必然结果,整个暴动完全是凭着冀东人民的高涨的抗日热情,处于一种自发的,随意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略行动。

3、错误地估计形势,这里包括了过高地估计敌人的力量,过低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导致最后作出了西撤的错误决定。

4、没有一支能够在整个暴动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武装力量。尽管八路军第四纵队拥有5000余人的兵力,但是实际战斗力很难担当起这个重任。

5、没有可供依托的比较巩固的根据地,暴动的部队处于流动作战的状态,加上人员成分复杂,缺乏军政训练,很容易被敌人打散。

周远司令员完全同意高之心政委的分析,同时又补充了一条:缺乏部队迅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