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 (第1/4页)

伞�

在蒋介石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上,戴笠又详细地介绍了华北和山西八路军队的发展情况,听得在座的官员心惊胆战。在讨论是否出击的问题时,国民党顽固派何应钦、白崇禧、刘斐、汤恩伯、陈诚等极力反对,八路已经陷入重围难逃一劫,我们决不上狡猾的共产党的当,让我们替他解围,提出等八路被日本人消灭后再出击。程潜等几个少数官员赞成全线出击,这是歼灭日军收复失地的最好时机,如果能够光复南京,对国人斗志是一个巨大鼓舞。一旦华北的八路被消灭,日寇必然要全力来攻打我军,到那时将再无歼敌的机会。更何况见死不救,落井下石,不是君子所为,且不说都是抗日的中国人,目前国共合作抗日,对待友军要以诚相待,没有华北八路抗敌,哪有我军现在的喘息之机?两派吵成一团,各执己见,相争不下。蒋介石在骨子里是仇恨共产党的,也希望通过日本人之手消灭共产党,即使消灭不了削弱八路的力量也好。最后蒋介石决定不全面出击,只是命令徐州一带的部队,对上海周围的日军作有限的攻击,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蒋介石,失去了一次可能光复南京的机会,倒是便宜了我南方集团军。

捕蝇草行动…多路阻击

历尽千辛万苦才集结到位的鬼子,预计在1938年6月15日5时展开全线进攻,我基地情报部已经截获敌人的通讯,将敌人的攻击时间通报到全军师一级单位。根据军委联系会议的精神,这次战役的主要目的是要大量地歼灭日军的有生力量,创造一切条件力争全歼所有的日军,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狂妄的头脑发热,骄横顽固的日本鬼子毕竟还是有战斗力的,全歼十几个师团的日军谈何容易。可是,华北集团军和西北集团军在全歼所有鬼子的认识上出奇的一致,都对部队提出了决不放跑一个鬼子的口号,他们都已经下决心,憋足了劲,要创造出奇迹,给全世界一个震惊。其实,他们手里的秘密武器就是人民战争,华北集团军司令员钟国兴和政委崔跃进,曾经召集全军旅以上指挥员,以“我们是否真的有这样的胃口”为题,对全歼日军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地论证。首先,对我军的弱点进行了排列,不外乎是兵力少于日军,缺少有力的空中支援,但是可以通过诱敌深入,用空间将敌人集中的兵力分散,造成犬牙交错的敌我态势,使日军空中优势不能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尽管日军重兵云集,气势汹汹不可一世,却是孤注一掷,没有更多的后备兵员,杀一个就会少一个,这是日寇最薄弱的软肋。我军在敌后不仅有大量的武工队,每时每刻都在给敌人制造着麻烦,还有各村的民兵也在威胁着敌人的补给线。如果敌人敢于冒进到太行山区,纵横交错的坑道交叉火力,使敌人只有最后覆灭的下场。我军的武器装备优于日军,更有组织完善的正规军、地方军、民兵,三位一体的武装力量构成体系,加上功能较完善的地道,十二分彻底的坚壁清野,使日军的地面部队很难立足,会在慢性的消耗中使战斗力削弱或丧失,更何况我军还拥有大规模杀伤性的化学武器。经过充分地讨论最后得出了结论,我军完全有能力吞下所有的敌人。钟国兴司令员最后只提出两条要求,一是所有同日军作战的军民,要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二是地方部队平均每人至少消灭两名鬼子,民兵平均每人至少消灭一名鬼子,剩下的由正规军包了。

前面已经交待过,日军分四路向我华北和山西抗日解放区进攻。最北的一路由关东军第4、12师团,第106、116新组建的预备役师团,加上约5000余人的伪军,沿平绥铁路向晋北发起进攻。北中路由第15、17两个师团和2000余人的伪军组成,从河北涞源一线杀奔山西的灵丘。南中路由第21、22、110、101四个师团,加上万余名的伪军组成,拟攻陷石家庄后沿正太铁路经娘子关进入山西。最南路由淞沪派遣军第3、6、13三个师团和4000余人的伪军组成,经邯郸、武安、涉县一线杀奔山西的长治。针对最南路的淞沪派遣军第3、6、13三个师团和4000余人的伪军,北中路的第15、17两个师团和2000余人的伪军,我军第一步行动是对日军进行阻击,目的并不是要阻止日军的进攻,而是对日军的有生力量给予最大限度的杀伤后,立即撤出阵地向后方转移,将日军逐步引入太行山。因此,我军在这两路敌人的攻击路线上,构筑了三道梯次阻击阵地,最后一道阻击阵地在清漳河,是华北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前两道主要有独立1师担负,独立2师已经化整为零加强到各村,所有火炮都是机动性很强的自行榴弹炮,以及车载火箭炮。

1938年6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