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临时改戏 (第1/1页)

“家中幼妹若是还活着,也好似颖儿这般大了。” 何秋娘在还不是何秋娘,而是何英的时候,她是府中的大小姐,长姐如母,她也曾教导弟弟妹妹知书达理,只是后来家道中落,父亲哥哥战死,母亲与幼弟幼妹全都惨遭杀害。 那伢子看何秋娘年纪虽小,却已经有些姿色,便花了大价钱将其卖入青楼。 何秋娘年纪轻轻就经历了家破人亡,自己又被迫堕入如此肮脏不堪的地方,可她还要坚韧地活着,因为她记着杀父之仇,大仇未报,她就算死也不得安宁。 段颖听了这话,极为不屑地小小“呸”了一声,在她心目中何秋娘就是一个破坏父母感情的存在,自然不会给她好脸色。 “姨娘说笑了,颖儿可从未进过那腌臜地方,也没服侍过什么客人老爷……” “颖儿!”大太太皱眉厉声呵斥,“休得胡言乱语,没些规矩……” 我神色僵硬了一瞬,脸上得体的微笑险些维持不住,只能很勉强的扯了扯嘴角,应付着大太太对我毫无诚意的致歉。 其实我知道太太呵斥小姐并不是为了给我何秋娘尊重,而是因为十一二岁正是由孩童成长为少女的关键时期,世家小姐要重礼仪,懂分寸,像这种上不得台面的“腌臜”话,那是说也说不得的。 可何秋娘心底还是忍不住泛起涩意,对于颖儿,她是真的喜欢。 我自己也是个当姐姐的,我想如果我亲眼目睹了母亲和妹妹的死亡,定会日日梦魇难以安眠。 日后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和妹妹一样古灵精怪的小孩,便忍不住发自内心的疼爱,真是恨不得把对妹妹的遗憾都补给她,可是那个小孩……很看不起她。 如果棹棹用这样不屑的语气跟我说话…… 颖儿被母亲训斥过后便不敢再乱说话,趁着母亲和我致歉的空儿,她站在母亲身侧,摆弄起桌上的花儿来。 对于表演来讲,有时意外就发生在一瞬间:饰演段颖的小演员下手重了些,就有好几朵花被她揪了下来,还有几朵掉落在地上。 为了追求效果的逼真,道具组上的都是真花,花瓣零零散散落在地上,小演员下意识的就想蹲下身子去捡。因为下一句就是小演员的词,所以这样一来,她捡花的时间就成了空白期。 我估摸着卢导又要喊咔了。 于是我赶紧伸出手,摁在桌角处,生怕小姑娘站起来的时候磕到头。“姨娘也不是生来就在青楼的。” “太太说得对,这种腌臜话小姐还是日后不要再说了,免得脏了小姐的口。” “妾身的妹妹其实跟小姐一样,五岁能弹琴,七岁会针线。可是她就死在了七岁那一年里,死的时候,还穿着妾身新年刚买给她的红棉衣。” 说这话的时候,我面无表情,眼神呆滞,似乎泪已流的干了。 隔着桌子,我看不到小姑娘,就只好把目光落在大太太身上,从看颖儿的欢喜与疼爱,过度到委屈与不甘,“太太,您说——十四五岁的年纪,孤家寡人一个,除了青楼,我还有别的去处吗?” “咱们女人啊,尽管知道男人靠不住,可还是要依附男人而活。” 我苦笑着摇摇头,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世事沧桑。 上述的一番话完全是我为了补空白期的临场发挥,本子里只说何秋娘的家人包括妹妹被杀害,却完全没有她死的时候几岁,穿着什么衣服死的。 陈乐觉得民国小妈这个妆造老气,那是因为他没有读过剧本,细细推算下来,其实何秋娘也才是十八九岁的年纪。 十四五岁经历家破人亡之痛,在青楼翻爬滚打生存了三四年,这三四年里她渐渐懂得了世态炎凉,人心险恶,也正是这三四年的让她日后活的更加通透,也比同龄人显得沧桑许多。 如果,她日后没遇见段珩的话…… 不知道是受我的情绪感染还是怎地,饰演大太太的演员情绪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按照本子里的走向双方应该是剑拔弩张的,可现在她却湿了眼眶。 一场五姨太初入府被刁难的戏份,莫名其妙地被我带成了两个苦命女人的惺惺相惜。当然,如果往更大了说,就是所有民国女子的共同点: 在那个重男轻女,战乱频发的时代,弱女子只能依靠男人而活。 这是她们逃不脱的宿命,也是永远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我说完最后一句话,好巧不巧地那个小演员就捡完花站了起来,我趁机将目光再次移到她身上,是那种长姐瞧幼妹的目光,叮嘱道: “小心些,别磕着。”她站起来后,我就把手收回了。 小演员略带了些歉意地看了我一眼,可能意思是:不好意思,我不应该蹲下去捡花。可这眼神此时此景倒也挺合适的。 像是大小姐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后,却又拉不下脸来解释道歉,所以只好投给何秋娘一个歉意的眼神。 我配合着她,微微笑着摇了摇头,示意不用放在心上。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