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送别王琼 (第1/2页)

六月的北京城,阳光明媚,天色湛蓝、树木苍隆,鲜花团簇,算得上这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正阳门外,朱载圫和兵部尚书王守仁一起来送别王琼这位为大明朝奉献了一生的老臣。 王琼今年已经有六十二岁了,这个年纪,还派他前往西北苦寒之地,说实话,朱载圫也是于心不忍。 但现在朝廷无人可用,王琼不去,王守仁就得去,相比王守仁的重要性,朱载圫也只好牺牲王琼这位老臣了。 先帝新丧,北方的草原诸部在今年,绝对会试探一下朱载圫这位新皇帝的手段。 而他们一般都会选择在秋季动手,因为秋季草高马肥,是游牧民族一年里的农闲季节,他们无所事事,非常便于军队的集结,只要部落首领一声令下就可以召集千军万马,随时可以入寇中原。 时间紧迫,王琼满打满算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来应对草原诸部的入侵。 而这次跟着王琼一起离去的还有八万大军,朱载圫曾经检阅过这支大军,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有了一丝强军的样子,王守仁功不可没。 王守仁与王琼二人虽为挚友,但是在面对公事之时,二人却非常刻板。 二人一丝不苟的将兵部的各种手续、文件签署完。 所以朱载圫这一等便有半个时辰。 但朱载圫却一点都不觉着枯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无论如何,规矩都不能破。 公事交接完后,王琼颇为伤感的说道:“伯安,老夫此去,不知还能不能再次回到京师,若老夫一去不回,那家里就拜托你了。” “德华兄放心,弟定尽全力为之。”王守仁郑重的回道。 王琼笑着拍了拍王守仁的肩膀道:“好了,闲话少说,皇上还在等着呢。” 见二人上前回话,朱载圫拍了拍手,孟冲便打开圣旨道:“王琼接旨。” “臣接旨。”王琼的恭敬的拜道。 “朕初等大宝,西北边境不宁,贼寇屡屡犯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其害,朕心甚是不安,诏令文渊阁大学士王琼“以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提督三边军务”,抚三边,护黎民,承制官宣制,以节、钺授大将军,大将军建旗帜,鸣金鼓,正行列,擎节钺,以示天威。” “臣王琼定不负皇上之恩,以此老迈残躯护佑西北三边。”王琼大声回道。 这个时候,朱载圫方才扶起王琼叹道:“老大人,朕今日便将西北三边交给您了,朕在京师等着老大人的捷报。” “不知臣的督军在何处?”王琼缓缓问道。 朱载圫佯怒道:“老大人这是不相信朕了?” “老臣万万不敢有此心,老臣身处千里之遥,不能常在皇上身边,而督军正是老臣与皇上之间一道沟通的桥梁,再说此乃朝廷常例,老臣又何敢例外?”王琼不卑不亢的说道。 见状朱载圫无奈的说道:“老大人一片公忠体国之心,朕明白,孟冲,传旨,命中官张永担任西北督军。” “诺,主子。” “老臣叩谢皇恩。” 朱载圫再次扶起王琼说道:“老大人,朕相信以您的才能,定能保西北边境平安,至于家中之事,老大人也不必担心,朕会帮你照顾好的。” “多谢皇上,老臣敢不效命?” “老大人大可安心北上,朕今日也给老大人一个承诺,五年,只需五年时间!五年后老大人便可回京安享晚年。” “皇上放心,有老臣在,胡马安可南下?若哪一天皇上接到胡马南下的消息,那一定是老臣已经战死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朕希望可以喝到老大人的庆功酒,走吧,带朕去看看朕的大军。”朱载煜牵着王琼的手大笑道。 “皇上,这边请。” 来到不远处的京军大营,三万前锋军已经列队完成,至于剩下的五万人则会随后出发。 三万大军已经把整个校场站满了,朱载圫很难想象,若真有百万大军该是何等壮观? 一身戎装的朱载圫登上了高台,下面顿时响起了“皇上万岁”的呼喊声,朱载圫笑着摆了摆手,大军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王琼摸着胡须笑道:“令行禁止,这些军士已经做到了,再经过几场血战,定会成为强军。” 朱载圫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新建伯练军有方,赐爵新建侯。” 王守仁连忙谢恩道:“臣惶恐。” 孟冲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军誓就要宣读,却被朱载圫一脚给踹开了,朱载圫大步上前,英姿勃发的说道:“朕在此通告三军,如今敌戎将不请自来,杀我天朝百姓,抢我天朝粮食,你们告诉朕,你们能答应么?” “不答应、不答应……”下方顿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怒吼声。 对于这个效果,朱载圫非常满意。 “你们不答应,朕也不答应,此次出征,朕对你们没有任何多余的嘱托,只有一句话:奋勇杀敌,拿着敌人的头颅来找朕领赏,若不幸战死了,也不用担心家里,汝妻儿朕养之,汝父母朕孝之,总之,你们尽管放心大胆的作战吧,有朕在,绝不会让你们流血流汗又流泪。” “皇上万岁,末将等定当死战以报皇恩。”众将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