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但留身后名 (第1/2页)

今晚对于文官们来说,是一场盛宴。 有人登高临风以赋诗;有人在纵酒狂歌,就连一直喜怒不形于色的王守仁,今日也将自己的弟子们全部放出了府,让他们与好友、知己去欢庆。 而王守仁自己则简单洗漱一番,便去了杨廷和府上。 与外面的热闹相比,杨府就冷清很多了,王守仁到来的时候,杨廷和与杨一清二人正在喝酒。 王守仁笑着拱了拱手道:“两位阁老,抱歉啊,老夫来晚了。” “哈哈,知道伯安你素不饮酒,所以老夫今日为你特意准备了果子露,这是老夫家乡所产,清冽甘美,快来尝尝。”杨廷和连忙邀请道。 王守仁坐下后,喝了一口,然后抿了抿嘴不禁赞叹道:“味道确实不错,但今日乃阁老大喜之日,老夫觉着还是讨上一杯水酒为好。” “哈哈,这可是老夫第一次见伯安主动要酒喝呢?”杨一清不禁大笑道。 “自从太祖废相后,我们便失去了与皇权平等对话的权利,百年来,有多少忠贞烈士为此而牺牲,但却毫无用处,再过百年,你我可能就会成为皇权下的奴隶了,今日阁老以年迈之躯,为吾等夺回了这个权利,其恩惠及万世,吾等文人亦当万世铭记,阁老,守仁不才,便以此酒敬您的大无畏。”说完王守仁便一口干掉了。 杨廷和谦逊的回道:“愧不敢当。” 杨一清在旁有些羡慕的说道:“哎,老夫当初要是不离开京师,也许这青史留名的机会便留给老夫了。” “哈哈,你这老货,休言羡慕,当初老夫一力挽留,是你自己说看不上朝堂上的这些魑魅魍魉,一心要去边疆建功立业,这又怨得了谁?”杨廷和摸着胡须大笑道。 杨一清站了起来,仰望明月,长叹一声道:“老夫一生子嗣艰难,图一个身后名又有何惧?老夫决定了,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两法必须实施,哪怕老夫死后被人鞭尸,老夫也甘之若饴。” 在座的三人中,杨廷和身为两代帝师,有定鼎之功,先天处于不败之地,只要他平平安安的把首辅坐下来,那将来定会青史留名。 而王守仁的志向早已不在朝堂上了,单单只靠“心学”,他便已经是一代宗师了。 只有杨一清,一生坎坷,有功有过,垂暮之年,还需奋力一搏。 杨廷和晃晃悠悠的站了起来说道:“应宁兄,汝醉矣。” “哼,再战三百回合,老夫也不会醉。”杨一清冷哼一声道。 “心里话?” “千真万确,此心可照明月。” “既然如此,那老夫今日就给应宁兄一个承诺,若实施新法,老夫定会鼎力相助。” 对于杨廷和这种纵横官场多年的老狐狸来说,想要得到这种承诺,可是相当不容易。 一旁的王守仁也豪迈的大笑道:“新法利国利民,若成功,便能成就我大明万世之基,此等青史留名之事,老夫怎可不参与?” 杨一清的眼眶的有点泛红,拱手拜道:“多谢两位贤弟。” “哈哈,今朝有酒今朝醉,酒再不喝可就凉了。”王守仁大笑道。 “好,喝酒……” 三人酒兴正酣之际,杨慎满头大汗的跑了进来道:“父亲,皇上来了。” 然后杨慎便发现了一个神奇现象,转眼间三个老头子的酒全醒了。 杨廷和使劲揉了揉脸,然后便若无其事的站了起来,而杨一清则是使劲的在胸口上擂了两拳,也变得神采奕奕了。 只有单纯的王守仁,虽然勉强将酒劲压了下去,但可以看出,他坚持的很辛苦。 很快朱载圫爽朗的笑声便传了过来:“哈哈,三位先生真是好兴致啊。” “参见皇上。”三人不敢怠慢,连忙行礼道。 朱载圫随意的摆了摆手,笑道:“朕今日在宫中闲来无事,听闻杨府热闹非凡,也就过来凑凑热闹,还请三位先生不要见怪。” “皇上大驾光临,乃是老夫的福分。”杨廷和缓缓说道。 “先生不必客气,刚才朕见三位先生畅谈甚欢,不知可否给朕说说啊?”朱载圫笑着问道。 杨廷和谦逊的回道:“皇上,刚才只是老友闲聊而已。” “甚好,那今日咱们就不谈国事,三位先生见多识广,咱们就谈一些趣事杂文吧。” 杨一清笑着说道:“那老臣可就当仁不让了。” “先生但说无妨。” “老臣在西北练兵之时,闲来无事,便会去长城下到处逛逛,有一次,老臣发现了一件秦国的青铜戈,后来又陆续出现了许多青铜武器,老臣便断定此处应该有一处大墓,于是老臣便安排将士们开始挖掘,皇上,你猜猜最后老夫挖出的是什么?” “哈哈,先生快说,朕已是心痒难耐。” “老夫挖出的竟然是一座京观,数百颗人头摆放在一起,很是壮观,旁边还有一块残碑,老夫勉强认得几个大篆,从碑文上得知,这是秦国名将蒙恬夸功所用,那时候的长城可不是为了防守而建,而是为了进攻。” “哎,说到底还是我们后人失去了先祖的勇烈,方有蛮族祸乱中原之祸。”朱载圫长叹一声道。 “年少时,老夫也曾单枪匹马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