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舆论战 (第1/2页)

黄锦刚刚离开不久,突然又折返了回来。 “对了,咱家倒是忘了提醒你们了,你们不仅可以写自己的那些脏事,要是知道其他人的,也可以写下来。” 说完黄锦便哼着小曲离开了,只留下了一群在那咬牙切齿的公子哥…… 第二天一早,黄锦便抱着厚厚的一摞纸进宫了。 黄锦心里明白,自己的师傅谷大用之所以在这个关键时候告病,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面见圣颜的机会,这个机会自己必须把握住。 从皇上继位以来所用之人便可以看出,当今皇上是一位多疑的君主。 内廷中,那些跟着先帝爷的老奴才们,除了张永和谷大用外,剩下的都被强制养老了。 而皇上在潜龙时期,便一直跟在身边的三位大太监,则是平步青云。 自己这个从安陆王府出来的奴才,要想得到皇上的宠信,则更需加倍努力才可。 黄锦来到安民宫的时候,朱载圫刚刚晨练完,正在用膳。 朱载圫接过黄锦手里的奏报,边看边笑道:“手段不错啊,这些家伙们也真敢写啊,强抢民女、扒灰,竟然还有与自己的亲姐姐通奸的,真是闻名不如一见啊。” “主子,要是给奴才再多几天时间,估计还能挖出更多的消息。”黄锦谄媚的回道。 朱载圫摆了摆手道:“够了,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这已经涉及到了十三个大族了,够朝廷消化一段时间了。” “请主子定夺。”黄锦恭敬的回道。 朱载圫拿起笔圈出来了十个人的名字,冷冷的说道:“这些人就不要留了,把罪名坐实,刘健的那位孙子送回去吧,毕竟是老臣,朕还得给他留点面子,那个谢丕如何?” “回禀主子,昨晚只有谢丕一人未写一字。” “这么看来,此人倒还算一个有骨气的,你回去转告他,朕给他两个选择,一是永不出仕,朕保他谢家一世平安;第二个选择是入仕,但他谢家的名声会在东南士族中坏掉。” “诺,主子。”黄锦恭敬的拜道。 “起来吧,这次差事做的不错,朕吃饱了,剩下的这些早膳就赏给你了。”说罢朱载圫便打着哈欠离开了。 一般情况下,用完早膳后,朱载圫都会回去再补一个回笼觉。 能够吃到皇上剩下的膳食,这对于太监们来说,绝不是羞辱,而是荣幸。 孟冲并没有随朱载圫一起离开,而是留了下来。 黄锦恭敬的问道:“公公,有何吩咐么?” 孟冲和颜悦色的回道:“老黄啊,你是个有本事的,早晚会发迹的,哥哥现在求你点事吧。” “公公但说无妨,我黄锦万死不辞。” “哈哈,不至于,一点小事而已,哥哥有个侄子,刚从乡下过来,没啥大本事,咱家就想着让他去锦衣卫学学本事,老弟觉着如何啊?” “公公放心,小事一桩。”黄锦憨态可掬的回道。 孟冲笑着拍了拍黄锦的肩膀道:“好兄弟,哥哥果然没看错人,赶紧吃吧,主子可是很少赐膳的,哥哥就先去主子那里伺候了。” “恭送公公……” 当晚,闲来无事的朱载圫来到了尚书监。 而此时的尚书监众人还正在忙碌中,见到朱载圫,众人连忙行礼。 朱载煜挥挥手道:“最近大家都辛苦了,朕特意安排御膳房给你们送来了夜宵,吃完再忙吧。” “多谢圣上。” 此时唐皋走上前来低声说道:“圣上,您安排的邸报已经排版完成,请您过目。” 朱载圫看罢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这是朝廷第一次向百姓们开放邸报,一定要严谨,还有朕再提醒诸位一句,这邸报是给百姓们看的,一定要通俗易懂,不可过于繁琐。” “臣等遵旨。”众人立刻回道。 “行了,朕也不打扰你们了,吃完后你们再辛苦一些,把编撰好的邸报抓紧送去印刷,明早开始在京城发放,记住了,前三期邸报要免费发放,后面就要收钱了,每张邸报售价在两文钱左右即可,这将来会成为朝廷的口舌,哪怕赔点钱也无所谓。”朱载圫苦口婆心的嘱咐道。 “诺,圣上。” 邸报起源于唐朝,而唐代的邸报从来不向民间开放,而是由进奏院分发至各地。 到了宋朝这个文化经济昌盛的时代,民间也开始出现了小报,因为当时宋廷的保密意识极差,所以好多没有公开的“朝廷机事”、官报不准备发表或尚未发表的皇帝诏旨、以及大臣表疏和官吏任免等事项都会出现在小报上。 到了大明建国以后,官报发布制度和宋代大致相同,只有一点,那就是禁止了小报的发行。 但近几年来,市面上又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小报,而且其内容还大多出自内阁,朱载圫也看过这种小报,上面的消息基本为真。 至此,朱载圫才有了创立一份朝廷官方报纸的想法,舆论这个东西,必须要掌握在朝廷手中。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这句话很好的形容了舆论的可怕性。 而且舆论之中,并非所有人都是完全的知晓真实,从众者就更可怕了,言语有时候就是杀人不见血的刀。 而舆论又具有很强大的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