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亦敌亦友 (第1/2页)

最近两天,李小牙有一点闹心。 原本“实习”一段时间,就该离开南京到地方清吏司赴任的郎中童照,因天下大赦,官复原位,出任南京通政司左通政,通政司像是一个信访部门,掌管出纳皇命,通达下情,勘查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建言,陈情申诉军情,灾变等。 简而言之,李小牙想上奏朝廷皇帝,奏章先要经过童照之手。 幸好通政司对于锦衣卫的掣肘不大,只能压一些上奏朝廷的官文,却压不住上奏皇帝的奏章,因为锦衣卫能通过自己的内部系统,绕开通政司直接上奏皇帝。 童照前脚刚走,南京户部后脚又来了一名熟人夏鸿禧,将出任户部主事,分管赋税。 民间仍在庆祝新年,身为大明官员的李小牙已上衙。 春耕、春播、春种前,田庄里基本没什么事,李小牙等人很闲,上衙都是摸鱼。 田庄的田大都分租出去了,庄户们自己会看着时间耕种,基本不用他们管,他们只等着收粮,庄户们还要额外拿出一成的粮交田赋,没粮没银子可以徭役抵。 如今农民手中的田越来越少,大都被权贵阶层巧取豪夺吞掉了,首当其冲的皇庄,占有的良田不计其数,上行下效,各地藩王皇亲国戚也大量掠夺民田,下来就是勋贵高官,一个个手里全握有大量田庄,权贵阶层们利用特权逃避向朝廷缴纳的田赋,致使朝廷的税收少得可怜。 大明农业生产力乃是历朝历代峰值,一年能产数千万石粮食,折几千万两银子,然而却没有实际税收回到国家。 只因皇帝,藩王,勋贵,高官占了太多的田,他们是不交税的,变相将税收吃掉了,这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有钱,而朝廷却入不敷出,只能通过其它名目来增收赋税,全摊到平民百姓身上,付不出税赋的农民只能以徭役抵,而徭役是不记入税收的。 因此大明真正的税收,并不能体现在户部账目上。 一个近七千万人口的国家,却有近七百万的流民,一切皆因皇宫、王府、勋戚、高官占有大量的土地谓之庄田,致使大批丧失土地的农民背乡离井而为流民,因而到处发生暴乱。 再不改变,国家必亡,嘉靖也深知这一点,于是下旨将张璁调回北京督察院任御史,让其主持改革事宜,张璁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清理勋戚高官庄田…… 李小牙只能在心中感慨,张老头是真不怕死啊! 一下子触动那么多高官勋贵的利益,嫌命长吗? 这年头贫富差距无比巨大,一匹五十万两银子的汗血宝马,放在平民百姓眼中是遥不可及的天价,而许多大官却能轻松掏出五十万两,由于白银稀少,不一定是五十万两银子,而是等值五十万两的田庄、珠宝、奇珍、古玩、字画等。 秀才一年的俸禄,顶多够赎姬无相一根线头,而勾结高官的盐商,粮商,能轻松掏出几十万两的大有人在。 十多年前,大阉贼刘瑾被抄家,抄出黄金二百多万两,白银五千余万两,珍宝古玩细软无法统计,不说刘瑾,现在随便去抄一个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能轻松抄出几十万两上百万两田产家财…… 夏鸿禧刚上任,商铺的住税立即提高了。 李小牙很是恼怒,国家的税收全被皇上自己,皇亲国戚,勋贵高官吞了,户部收不上税,只能往下搜刮,于是他们就成受害者了。 午后,李小牙早早下衙来到张天师的茶馆。 “你帮我查一下夏鸿禧住哪。” 张天师看着面带煞气的李小牙,失笑道:“你这是要去寻他晦气?” “我要去扒他的皮。” “为何?” 李小牙怒道:“谁不知道李记福寿堂是我开的?居然敢增我的住税?” 张天师笑道:“夏鸿禧初来乍到,也许真不知道。” “你先帮我查。” “没问题。”张天师示意一名手下过来,交代了两句,后者点头出门了。 “要查多久?” “很快,最多半个时辰。” 李小牙皱着眉:“最近京师朝堂上的风,刮得有一点大啊!” “刮到你了?” 李小牙一脸黑线:“张璁被刮走了,却刮来一个夏鸿禧,真是倒了血霉。” 张天师很淡定:“你一个六品的世袭锦衣卫百户,夏鸿禧,童照他们如今不好动你了。” 李小牙哼道:“那是因为我现在站着,我要是倒地了,你看他们过不过来补脚踩死我?” “……” 没过多久,伙计带消息回来了。 夏鸿禧住在南京户部银库大院内,拥有重兵把守,非常安全。 李小牙气冲冲去找夏鸿禧算账,最后却鬼使神差跟夏鸿禧一起到酒楼,坐下喝起了酒。 “李大统领,夏某敬你一杯。” “哼!” 夏鸿禧嘿嘿笑道:“李大统领莫气,不过二十间店铺的住税罢了,回头我打一声招呼,以后不会再收你名下产业一分税。” 李小牙撇撇嘴:“该收还是收,我不是那种偷税漏税之人。” “李大统领真是大公无私。” “少拍马屁了。” 夏鸿禧笑道:“夏某在南京城内认识的故人不多,早就想抽空拜访李大统领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