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参观李家坡,酒桌起风波 (第1/2页)

王振华在李云龙羡慕的眼神中,穿上自己的黑军靴,披上刘德华同款的军大衣,戴上杨子荣同款的狗皮帽子。 出了屋子,西北风从身边刮过。李云龙紧了紧身子,眼热的看向身边的王振华: “老弟你这身行头不错,应该挺暖和吧?” “还行,虽然抗风,但是有点笨重。并且造价也过高,不利于大规模普及。” 王振华的话点醒了李云龙,制作这一件绿色大衣的棉花和布,都能做一条棉被了。心想: 【这资本家就是不一样,咱这样的泥腿子可真是比不了。这身行头,比天天穿着皮衣的旅长还骚包。】 到了打谷场,这里已经成了一个制造弓弩的作坊。李云龙东走走、西看看,不时的停下跟村民请教几句。 王振华在身边感慨: 【八路军这身衣服还真好用。这要是没有这身衣服,就老李这样子,早就被村民打出去了。】 李云龙终于看完了制造弓弩的流程,曾经作为一个编过框的农民,也看懂了七七八八。 最后,王振华和李云龙站在高炉面前,看着村民用坩埚盛铁水,往铸型空腔模具里灌。等到铁水冷却后,打开模具开始对零件打磨抛光。 李云龙看见一个村民在模具里开出一把菜刀,然后自顾自的打磨、敲打和安装木制刀柄。他刚想开口阻止,就被王振华拉住了。 “王振华,你这是什么意思。那个人使用公共财产给自己制作菜刀,你没看见吗?你不是管理过上万人的大工厂吗?对于这种损公肥私的事情,你就不管管?” 李云龙可是出了名的大嗓门,几句话就将周围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王振华无奈的说: “李团长,这既不是我王振华的工厂,也不是你们八路军的产业。严格来说这应该是游击队和李家坡的共有财产。管理上有村长、会计和队长操心,咱们还是回去吃饭吧!” 王振华在前面走,李云龙看了一眼四周,就跟了上去。走在后面的李云龙眼睛一直转: 【这个游击队的产业可以算是八路军的,但是李家坡的产业可就是老百姓的。八路军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这事还真不好办。】 进了屋,王振华卸下行头,脱鞋上炕。中午只有王振华和李云龙吃饭,张招娣贴心的弄了一张小炕桌。王振华直接就坐在炕里面,对着李云龙说: “怎么样?李家坡的变化不小吧!” 李云龙何许人也,一听就知道王振华这是什么意思,心想: 【这是向我展示能力,在跟我邀功请赏。】 于是李云龙没有顺着王振华的话题说,而是自顾自的说: “王老弟,我看高炉可不小,一炉能炼出不少钢吧!” “那不能,高炉只能炼铁,炼不出钢来。” “不能吧,这不会是兄弟你藏私,不想教真本事吧!” 王振华听着这刺耳的话,就他娘想起自己前世那个什么都不懂的狗屁领导。在他们眼里,自己要是什么都会,那要下属干什么。也不想一想,公司为什么需要一个什么都不会的领导? 于是王振华不咸不淡的说: “他们又不是我儿子,为什么要将真本事都交给他们。我儿子已经出国了,我能留给他的不过是一笔钱才。李团长你说我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管,我为什么要为他们操心。” 李云龙沉默半晌,问王振华: “那你为什么要加入八路军?” “两个原因,一是抗日、打小鬼子,为了民族独立富强出一份力; 二是可以一展心中所学,实现自己的抱负。追求的是自我实现,你可以认为就是想要青史留名。 这个话题太严肃了,李团长你看,饭菜应该是好了。 嫂子!饭菜要是好了,就端上来吧!我和李团长边吃边聊。” 厨房里,张招娣赶紧答应一声: “饭菜好了,这就给你端上来。” 饭菜十分丰盛,炖了一只鸡,用野猪肉炒了一个肉菜,炒了一盘花生米,炝土豆丝拌了一个凉菜。酒是李二牛不知道在哪弄的散白,看成色就比地瓜烧好上不少。 王振华对着张招娣说: “嫂子,您回去吧,这里就不用人伺候了。大中午的,我们就是小酌几杯,不会喝多。” 酒过三巡,饭菜吃的差不多了。李云龙张开嘴又说: “王老弟,我知道你有本事。太原兵工厂可是能造不少武器,像是晋造六五式步枪、晋造一七式冲锋枪、晋造一七式手枪、晋造六五式轻机枪、晋造三八式重机枪.....” 太原兵工厂制造的枪械 “停停停!李团长,吹捧的话就不要说了。太原兵工厂巅峰的时候有1万5千人,这还是兵工厂,都没有算什么采矿的矿工之类的人。这都是大家齐心合力制造的武器,我知道你们这些人都抱怨,国产的武器没有进口的好用。” 王振华一口将一杯酒灌下肚,接着说: “我留学德国的时候,跟着老师在德国的克虏伯公司工作过。这只是德国的一家兵工厂,最有名的就是火炮。你知道人家一个公司有多少人吗?”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