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全面了解黄崖洞 (第1/1页)

好书推荐: 得道长生

总参谋长一边吃饭,一边说: “王振华,你这刚刚已经带我们参观了3个工厂了。咱们还有多少个工厂要看?” 王振华赶紧将嘴里的饭咽下去,然后才回答: “报告首长,太原兵工厂原本就是有17个分厂。除了已经参观的无烟火药、制酸、木样厂,还有钢铁厂、铜帽厂、发电厂、机械、冲锋枪、火炮、机枪等14个分厂。 机器设备一共3800多台,要想全面运行最少也要1万人。要想日夜赶工,最少也要1万5千人。即使2万人都能安排的下。” 这不是王振华瞎说,过去的工厂和现在可不同。没有自动化设备的时候,就是好几个人伺候一台设备。 旅长在一旁提醒王振华: “你还是太心急了,人员他需要时间。材料也不好弄,就是现在人员材料都到位。有小鬼子的飞机在天空也不敢明目张胆的生产。” 王振华心里早就知道,于是说: “这主要是不能使用火力发电厂和无法用转炉炼钢,但是咱们有一个小型的水电站。可以带动十台八抬的设备,可以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李云龙赶紧追问: “火力发电厂和转炉炼钢可不可以晚上进行?” “火力发电倒不是不可以,但是发电要有一系列的操作。 从开始预热锅炉,到发出电来可能需要3个小时。为了避免暴露,火电厂在天亮前4个小时就要熄火,否则水蒸气形成的景象,数十里外都看得见。 中间这么短的发电时间,转炉根本就无法运行起来,所以无法进行炼钢。” 李云龙听完王振华的话,心直口快的评价道: “这不就是瞎折腾吗?按照这个算法,在夏天晚上发电,也就一两个小时能用。” 王振华点点头,提出一个假设: “其实咱们在山里,要是小鬼子没有侦察机,根本发现不了。” 副总参谋长通过刚刚的对话,对于黄崖洞的基本状况已经了解: “短时间兵工厂还不可能大规模生产,但是也不要闲着。咱们是不是可以修枪,和复装子弹?” “这个完全没有问题,只要原材料到位,有水电站的帮助,随时可以开工。并且咱们也可以生产一些武器。” 王振华的话刚落,副总参谋长就追问: “如果要大规模的生产武器,是不是只能生产晋造标准的武器?” 王振华老老实实的回答,不敢有丝毫马虎: “即使生产的武器不一样,但是口径短时间没有办法改。因为大量的钻头就这几种。制造一两个其他口径的还可以,但是做不到规模量产。” 旅长叹了一口气,不甘心的说: “为了抗日统一战线,短时间咱们还真不能量产。要是过个一两年,咱们完全可以说自己在黑市买到了一批军工设备。现在要是被晋绥军发现,二战区长官真有可能翻脸。” 李云龙在一边小声抱怨: “这不就是守着宝山,却不能拿吗?” “要不咱们还是大量生产霰弹枪?这个制造起来容易,而且还不引人注意。” 副总参谋长还是比较赞同这个提议: “霰弹枪是可以生产。王振华你说,咱们可不可以小规模生产其他武器。例如:左轮手枪或者撸子?” 王振华一听,这都不是战斗手枪,应该是给敌后的同志准备的。于是说: “我在德国见过瓦尔特PPK手枪,这是专门为了特工研发的小巧手枪。全长仅仅150毫米,只有巴掌大小。如果仅仅只需要一支,我立刻就可以去制造。 就是子弹的口径有点特殊,7.65×17毫米的小个头手枪弹就是为了适应小巧的枪身。不过咱们设备都有,我以前还攒下一点材料。随时能制造几支。” 瓦尔特PPK手枪 副总参谋长听的聚精会神,等王振华说完,才开口说: “这个枪不错,但是量大是不是就制作不了了?我们有很多敌后的同志,驳壳枪不利于隐藏,王八盒子可靠性又太低。我们急需一款数量大、小巧隐蔽且可靠性高的武器。” 王振华一听,还真的只有副总参谋长说的左轮手枪和撸子才合适: “首长,这样最好的就是左轮手枪。虽然有换弹慢、射程近等缺点。但是左轮结构简单、利于制造、且可靠性好。” 旅长看王振华一直在和副总参谋长探讨技术,于是插嘴说: “王振华,我们的意思是,不要都制造同一种武器。最好是仿制外国枪械,我们可以拿到黑市上卖给我们的同志。这样不容易暴露。” “不知道外面的人是什么水平,要是我一个人,一天也就能加工一两把。这些人要是可以参与制造,我可以出图纸,这样更快一些。 按照旅长的要求,我们最好加工市面常见的手枪。例如:勃朗宁M1900式手枪,俗称枪牌撸子。勃朗宁1910式手枪,又叫花口撸子。美制柯尔特1903手枪,也称马牌撸子。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