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兵工厂的壮大 (第1/2页)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匆匆流逝。时间到了1938年9月初,秋老虎的余威犹在。 王振华和冯胜利守在上黄崖洞的必经之路。一边擦汗,王振华一边询问: “冯主任,人是今天来嘛?” 冯胜利站在树荫下眺望远方: “错不了,今天不仅到达的人数最多,同样也会带来最多的物资。” 王振华回忆这四个月,人已经来了一批又一批。从五月的200多人,已经发展到了800多人。但是这次不一样,因为这一次就要来1000多人。 有了这些人,这已经是一个中等的村落了。当然这里有很多是前期工人的家属,但也足以让兵工厂上一个台阶。 然而王振华更在意的是今天都能带来什么材料。于是主动的问: “不知道今天能有什么材料?时间不等人啊!之前送来的铁,由于质量问题,咱们还是仅仅可以制造中折式霰弹枪。这个仅仅能凑合使用,还是没有步枪好使。” 冯胜利感慨道: “好的钢铁自然不好弄,民间根本就没有,所以很难收集。还好组织收集了一批铜,配合你研究的硝化棉发射药和雷酸汞起爆药,咱们的子弹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还是不能自己采矿和自己冶炼,否则咱们兵工厂早就运行起来了。你看看这些设备,天天就放在那动都不动一下,是不是可惜了?” “这也没有办法,由于八路军中大量出现霰弹枪,小鬼子、二鬼子、晋绥军和国军都已经开始关注了。” 冯胜利的话,让王振华大吃一惊: “不能吧!中折式霰弹枪也不是什么高科技,这些势力用的着这么忌惮吗?” 冯胜利理所当然的回答: “当然至于,在你造出中折式霰弹枪之前,八路军一直在尝试造枪。结果到目前为止,也就是造出了像是独一撅这样的土枪。 但中折式霰弹枪已经是一把现代武器了,并且在八路军游击战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听到自己制造的武器,可以杀小鬼子和汉奸,王振华瞬间就有了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但还是谦虚的说: “这也就能在敌后战场用一用,正面交战,距离太远,根本用不上。” “所以咱们八路军一旦正面和小鬼子交火,主要采用的都是堑壕战。在堑壕里用霰弹枪,堑壕外主要还是地雷。 现在地雷、黑火药、红磷引信和高炉炼铁等技术都已经传播了出去,八路军各个根据地都在积极仿制。再加上爆破筒这样的利器,阵地战最大得威胁,就剩小鬼子的火炮和机枪了。” 冯胜利说完,王振华还在根据问题思考解决方案。这时前面隐蔽处,有人大喊: “来人止步,你们是干什么的?” “我是新一团团长李云龙,这次是护送人员和物资的。这都提前通知你们王厂长和冯主任了。” 李云龙话音刚落,王振华就站了出来: “这是什么风,将你李大团长给送来了。都怨战士嘴馋,将附近的鸟都打下来吃了。否则今天早上就应该有喜鹊叫。” 李云龙哈哈一笑: “就是有喜鹊叫,也是因为这些人员、物资和材料。咱老李哪有那个牌面,还能让老天爷安排一个鸟提前报喜?” 玩笑过后,王振华主动问: “这些都是什么人,又有多少物资和材料?” 李云龙和王振华、冯胜利到了一边低声说: “这批人看似不少,除了李家坡村的人和李二牛所在的警卫排。剩余的老弱妇孺都是前几批人的家属。” 发现王振华的脸色有点不自然,冯胜利解释道: “王厂长,咱们兵工厂现在是八路军最高的机密。除了特殊的人,到了这里的短时间是都不可能出去了。包括你和我,现在只有李团长和少数警卫,由于押运任务可以进出。 咱们也不能让他们长时间见不到家人吧!” 王振华赶紧解释: “你们误会了,我不是因为这些工人的家属才有这个反应。主要是我在李家坡的时候有些不太愉快,以后见面难免有一些尴尬。” 李云龙这个时候站出来说: “关于你在李家坡受到的批评和不公待遇,我已经严厉的批评了他们。” “就是这样才更尴尬,这些人因为我受到了处罚,心里肯定有疙瘩。” 冯胜利听明白了王振华的意思,当即说道: “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咱们又不是来处朋友的。这是在抗战,咱们以后公事公办就好。至于思想工作,就由我这个政治主任来处理。” 这个时候,李二牛穿着一身八路军军装走了过来。王振华看见后,立刻喊了一声: “李二牛,这面!” 李二牛发现是王振华,赶紧走了过来: “王振华,有日子没见了!一点都没瘦,看来生活不错啊!” 王振华也打量着李二牛: “身上零件还都在,这就是一个好消息。现在村里的地应该都没收,为什么不等粮食收上来后,再让村民进山?” “这点我清楚。” 李云龙主动揽过话头: “我们得到了消息,小鬼子要在秋收的时候发动扫荡。这个时候要想保住粮食,就一定要迟滞小鬼子的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