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吃起来挺好吃 (第1/2页)

机场外面,徐豆豆泪如雨下,在心里骂道,这个李长浩真是个大笨蛋。 长浩已经在万米高空,又哪里听得见。 反倒是宋姗姗仿佛有了感应,倒茶时唉哟一声,烫到手了。 秋霞听到了赶紧跑过去,紧张的询问,宋姗姗摆摆手,说不要紧,秋霞看了一下,皮肤稍微有些红肿,找出药膏涂了一下。 宋老在旁边叹了一口气说,小姑娘长大了,是不是有心上人了。 宋姗姗一下子涨红了脸,说太爷爷可真会开玩笑,你的故事还没讲完呢,快接着讲吧! 秋霞也听的正入迷,盼着宋老继续讲。 宋老喝了一口茶,慢条斯理的又说了起来。 大解放车在黑暗中颠簸穿行了不知道多久,最后突然停了下来,有人在黑暗中喊了一句,到了,到了,快下车吧! 两辆车上几十号人下了车顿时傻了眼,周围一片漆黑,没有灯火,只有汽车大灯照出来的茅草房子依稀可见。 过了一会,一个五十几岁的老汉边穿衣服边跑了过来,看到领队的干部,嘴里埋怨到,怎么三更半夜的送人过来啊? 领队干部说,是李书记吧?不好意思从火车站出来,一路上也没耽搁,你看这些娃儿们都还饿着肚子,能不能叫人先搞点吃的啊。 李书记为难的看着领队干部,又转头看了看东倒西歪的下乡知青,说我想办法熬点稀饭,你先安排他们住下,这边一排的草屋都是空的,一个房间8个人,油灯每个房间都有,不许在房间抽烟。 领队干部高兴的答应了,跑到大伙面前说,带好自己的行李,8个人一个房间,先把油灯点起来,等通知开饭。 大家伙马上放羊一般,三三两两的自己找房间,宋老大三个人当然住一个屋,油灯亮起来的时候,宋老大感觉屋子里面收拾的还挺干净,半米高的台子上,铺了厚厚的稻草。 肖三诧异的说,这就是床啊? 赵老二说,你想睡地下也可以,有这种大通铺算不错了,睡起来其实还挺舒服的。 宋老大小时候在乡下姥姥家睡过这种稻草床,确实没看起来那么差。 几个人都把被褥铺上,因为知道云南天气暖和,大家带的都是薄被子,很快借着昏暗的灯光,都铺好了。 有人试着躺在床上感受了一下,说舒服呀,可是睡肯定睡不着,因为肚子咕咕直响,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饭,不吃点东西,不可能睡着觉。 宋老大走出草屋看了看四周,到处都是一片昏暗,远处倒是有两间砖房,在黑暗中略显高大,里面透出的光亮中,仿佛看到热气腾腾,有人影闪动,厨房莫不是在那里? 过了一会儿,领队干部拿着名册,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确认人名,好多人都在问什么时候开饭? 领队干部说,马上就会开饭,别睡着了小心捞不着吃。 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人喊着说,开饭了,开饭了,宋老大叫起肖三,赵老二,几个人拿着碗跟着人群往厨房走。 果然那个砖房,有一间就是食堂,一口大锅里面煮的是菜饭,看起来还不错,有个魁梧的中年汉子,拿着大勺在那儿打,一个人一勺。 宋老大看这个稀饭比兵站的要稠多了,而且里面还放了青菜和盐,吃起来挺有味的,几个人狼吞虎咽,也不管烫不烫嘴,确实饿的时间太长了。 肖三说,这玩意看起来不咋滴,吃起来挺好吃。 有的吃完了还想再打,魁梧的汉子拿着大勺,却不肯再打,大家看他凶狠的眼神,也不敢起哄,没一会吃完大家都散了。 吃饱了好睡觉,肖三本来还想找个地方洗把脸,后来听说要去黑暗的水沟里打水,就放弃了洗脸的念头,倒头睡下了。 宋老大和赵老二也很容易就睡着了,这一天长途跋涉的,每个人都很疲惫,连想家的念头都没有,没一会儿就鼾声一片。 早上一阵急促的哨声突然响起来,大家还没明白咋回事,就听到外面有人大喊,起床了,集合了。 可房间里几个人都没怎么动,宋老大先起来了,出去看了看,房子前面的空地上稀稀拉拉站了十来个人。 领队干部气急败坏的大声说,再不起来,早上的饭不要吃了。 一听说吃饭,大家慌不迭的赶紧穿衣服,宋老大进到屋里,把赵老二和肖三摇醒,说赶紧起来,晚了早饭都没有。 过了一会儿,空地上陆陆续续的占满了人,领队干部又拿起花名册,点了一下名,人数刚刚好,领队干部把名册交给李书记,让李书记把规矩说一些。 李书记清了清嗓子,这才开始讲起了规矩: 大家现在住的这个地方是三号知青农场,总人数大概四百多人,分为十个小队,昨天晚上来的这一批,编到九队和十队。 每天作息时间是早上6点起床,7点吃早饭,7点半到12点上山干活,12点吃中午饭,下午一点到五点继续上山干活,六点再参加集训。 这里的规矩是,只有参加劳动才有吃的,每天都有工分记载。 这时有人举手问,厕所在哪里? 李书记不耐烦的来了一句,小树林里随便解决。 宋老大心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