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拜师,论风水 (第1/2页)

“吕老,您说有道理。” “我踏上这条路,也是冥冥之中的定数。” 我知道吕老和我说的是心里话。 也知道,他今天带我上山,意味着什么! 他是想借自己曾经的经历告诉我。 现在的我和当时的他一样,都需要一个机会! “嗯,我吕一卦蹉跎一生,只有一个弟子,他继承了我的卜筮之术。” 我问道:“吕老,卜筮是不是就是算卦?” “不错。” “古人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 “合称卜筮,是最原始的占卜之术。” “今天我带你上山,是想将授风水山法给你,你要用心修习。” “罗海川,你可愿意做我的弟子?” 吕老背负着双手,站在我的面前,表情严肃道。 我心里狠狠地震了一下。 虽然有预感,但没想到,吕老这时候问我这个问题! 我还没做好准备! “师父在上,请受徒弟一拜!” 我立即双膝跪地,给吕老行大礼。 “哈哈哈!乖徒弟快起来!” 吕老严肃的表情下一刻化作畅爽的大笑。 “既然你是我吕清溟的弟子,那我教你便是天经地义。” “但你想要学到我的本事,恐怕要吃别人吃不了的苦!” 我心里已经下定决心:“放心吧师父,多苦我都不怕!” 吕老眼神露出赞许之意道:“好小子,像我!” “说不定这三峡南津关龙脉,就是你的开悟之地!” “嗯,我听您的!” 延绵不绝的青山山脉上,长满了野生松树、高大的灌木丛。 天空上有几个黑点在绕圆圈,那是盘旋的苍鹰。 我们一前一后,颇有一种古时风水师带着弟子寻龙的感觉。 “歇一下吧。” 我们走到一处山坡上,这里有一处简陋的石亭。 这处石亭由于地势的原因。 视野十分开阔,能看到下方湍急碧绿江水正从两岸间流过的胜景。 想来当初建造这座亭子的人。 肯定也是发现了这里的景色很美,才运来石材建造亭。 吕老递给我一本封皮老旧发黄的古书。 上面用毛笔在封面写着《周易》两个繁体字。 “这本易经是我师父当年传给我的,我在下面都做了注释。你从今天开始要掌握它,我给你半年的时间。” 我翻了翻,顿时心里五味杂陈。 要理解它的意思,对于初中肄业的我来说非常困难! 里面的字我都认识。 但是连成一句话,我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疑惑道:“吕老,我不是跟着你来学风水的吗?为什么要学这个?” “不懂易经便寻龙,满腹龙经也是空!” 吕老皱眉,对我的问题很无奈。 “易经分为先天和后天,通晓阴阳变化之道,这是风水的根本。所以学风水要先学法,再学术,后来才能万法皆归于势。” 我点点头。 心里感慨无比。 这就是大师级人物,简简单单几句话,就道出了最根本的原因。 吹着山间清凉的山风。 我一字一句的看原文和吕老的注释。 吕老年纪大了,爬山很耗体力。 过了一会儿,他端着罗盘在四周走了走,嘴里念念有词。 做完这些。 他把罗盘放在石桌上,悠然道:“师父问你个问题。” 他面向峡谷,伸出手指着下面说道:“你看这处峡谷,四面水绕,归流一处。按照风水的理论,对面的两处山坡中间,便是龙脉结穴之地。” “龙穴的概念,是怎么来的?” “风水一说,到底是古人无中生有,还是故作神秘,还是确有实物?”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我绞尽脑汁,才说道:“肯定不是无中生有,不然我们盗墓是依靠风水来找墓的,一定有个统一的标准。” “古人遵循这个标准选择墓址,我们又根据这个标准来盗墓。” “嗯……算你答对一半吧。”吕老抚须,在思考我的话。 “但你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也是现在很多所谓的风水学家的缺陷。他们以为看了几本古书、背了几句龙经,就能自学成才?干这行,想要干精,必须要有系统的师承传授!” “是的,自学容易走偏。”我说,“之前您在海昏侯墓上面打盗洞,直接定位得那么精准,足以说明您的实力。” “那您跟我说说,什么是风水?” 吕老微微点头:“我从最浅显的地方入手,给你打个比方,就说华夏的大城市。” “我们去过的西安,北临渭河,南面秦岭,东有潼关,西有陈仓。” “名篇《过秦论》说,雍州之地,崤河之固,金城万里,帝王之业也。” “但五代之后,周围山脉的树木被砍伐殆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风水格局被破坏,所以五代之后就不曾建都。” 我说道:“您是说,风水是一个系统的东西,因素很多?” 吕老沉吟道:“决定风水的因素,无外乎天、地、人。” 我惊讶道:“人还能影响风水?” 吕老淡淡道:“当然!战国时,楚威王为压制南京帝王之气,曾在紫金山埋下金子,镇压王气,从此这里改名为金陵。” “南京被楚威王摧残了还不够,秦始皇又挖断了天印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