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鞑子的应对(上) (第1/1页)

公元1663年六月。 大明复兴三年,鞑子康熙二年。 华夏人民军第三师在北海舰队的协助下,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连下海州、日照、胶州、登州、莱州......五个沿海的州府。 天下震动。 鞑子朝廷直接慌了神。 由不得他们不慌。 看着王大彪第三师的路线,分明是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的。 再往北,无论是顺着黄河入海口,还是海河入海口,都可以直达鞑子京师。 本来为了阻拦华夏人民军的海军,鞑子已经把运河彻底封堵。 没想到华夏人民军直接从海上打了过来。 一时之间,鞑子朝廷里乱作一团。 紫禁城东暖阁。 还是孝庄太皇太后和小皇帝康麻子。 底下跪了一排子文武大臣。 鳌拜独占鳌头,坐在一个春凳上正满脸怒色。 “......今日既是议事,哀家已经说了,允许各抒己见,鳌少保何必动怒......” 孝庄太后脸上挂着极为勉强的笑,正在温言劝说着鳌拜。 眼见着自己占足了面子,鳌拜也终于脸色缓和了些:“太皇太后明鉴!” “老臣非是故意生事,而是这些腌臜货色,没的净说些无味的屁,让人听了着实气恼......” 孝庄太后虽然心里已经烦躁至极,却依然按捺住性子,装作极为赞同的模样不停的点着头。 华夏人民军第三师攻占莱州的消息传来,就连孝庄太后也慌了神,所以召集了文武大臣进宫议事。 有的大臣说,明军来势汹汹,不如暂避风头,两宫摆驾盛京北巡...... 有的大臣说,逃是不能逃的,但是如今天气炎热,也到了去热河山庄避暑的时间..... 更有的大臣说,不如和明军谈判划江而治...... 鳌拜鳌少保越听越怒,直到听到有人说要划江而治,效仿宋辽檀渊之盟,每年给明军输送岁币...... 他直接忍不住了,当着孝庄太后和鞑子小皇帝康麻子的面,直接伸手给了这个大臣一个大嘴巴子。 震惊! 满屋的人都震惊了! 虽然鞑子小皇帝康麻子看的心里也很爽,可是心里更明白,此风不可长。 鳌拜这一巴掌虽然替他把气出了,可也相当于一巴掌打在了皇家的脸上。 还有王法吗! 还有法律吗! 当着太后和皇帝的面,竟然掌掴大臣,这还有天理吗! 小皇帝康麻子正要开口叫人拿下鳌拜,孝庄太后却是赶紧把话接了过去。 让小皇帝康麻子和一屋子大臣三观炸裂的是,孝庄太后竟然向着鳌拜说话。 只有孝庄太后心里清楚。 如今这时候,最不能得罪的就是鳌拜了。 无论是巡狩盛京,或是避暑承德,再或者是抵抗到底,都要鳌拜来主持大局的。 自从苏克萨哈和遏必隆在应天被全歼,鞑子朝廷手里能用的兵力就捉襟见肘了。 鞑子小皇帝康麻子心心念念的新军,并不能让孝庄太后心里有足够的安全感,毕竟人数太少了。 “......今日,谁人再言求和或是避战,便是与老夫为敌!” 鳌拜直接一锤定音。 屋里的其他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噤若寒蝉不敢再出声。 孝庄太后看这个样子,知道今天恐怕什么有用的东西也讨论不出来了。 她转过头看向鳌拜:“鳌少保公忠体国,哀家是知道的!” “这一伙子明军,眼看着已经到了登莱之地,不日就能攻到京城,鳌少保觉得该如何防守呢?” 鳌拜冷哼一声:“太后不用惊慌!” “依照老臣推断,南蛮子这次肯定不会来袭扰京师!” “区区几十艘船,不过数千人,就算是攻破京师也守不住!” “老臣断定,他们不过是像前朝倭寇水贼一般,只是袭扰地方罢了!” “当然为了保险起见,老臣昨日已经让穆里玛率部前往天津卫,只要大沽口不丢,南蛮子就不能从海河入京!” “至于从黄河口入京,更是绝无可能!漫说运河已经全部下了横江铁索,单是这一路州府的拦截,南蛮子有多少人可以填进去?” “他们就不担心被截了后路?” 不得不说,鳌拜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 鞑子朝廷满朝文武,能够准确揣摩出华夏人民军作战意图的,鳌拜算是独一份。 毕竟,当初陈昊率军顺流而下,一战定南京,也是孤军深入的打法。 普通人一听陈昊又是率军北上孤军深入,第一时间就想到逃跑了。 孝庄太后虽然对鳌拜的判断,也并不是很相信,可是面上还是装出了一副赞同的表情:“鳌少保果然是国之柱石,有你在哀家就放心了!” “下面,就交给鳌少保你了!” 鳌拜脸上浮现出傲然之色:“太皇太后放心,老臣绝不会让咱的江山不稳的!” 孝庄太后笑了笑,随后摆摆手:“今日就议到此处吧,哀家乏了,散了吧!”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