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殿前争锋 (第1/1页)

华歌不敢往下想了,因为近期夜里的梦,就像爱的潮水一般涌来,已灌满整个脑海……梦里云海,梦如狂潮! 梦见了皇宫和皇帝,还见到了偶像,令人魂牵梦绕的偶像: 金碧辉煌的未央宫圣殿,文武百官们分列肃立,衣冠鲜明,盔甲耀金…… 大汉天子,汉武帝刘彻,叱咤风云的一代雄主! 一身冕冠皇袍玉带,正襟危坐于华座龙席之上! 豪华冕冠下,整整十二串白玉珠,晶莹璀璨,悬垂而下,宛如瀑布雨帘,遮盖了帝王的容颜,难以琢磨天子龙颜,是何等威严! “众位爱卿,我大汉十万铁骑,早已整装待发。”语音回荡在雄伟庄严的大殿间,宛如隐隐龙吟…… “朕意已决,命令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统领五万铁骑,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伊稚斜单于主力,特以郎中令李广为前将军、太仆公孙贺为左将军、主爵赵食其为右将军、平阳侯曹襄为后将军,公孙敖以校尉从大将军,统归大将军卫青节制!” 圣旨已下,金口玉言! 七大猛将恭敬肃穆,步出朝班,山呼领命,豪壮激昂的声音,宛如钟声隐荡殿廷! 虽然上了年纪,汉武帝依然龙骧虎步,气度非凡! 他傲视群臣,语音沉缓,徐歇余韵,却清晰摄入殿内上百名官员的耳膜:“众位爱卿,此次出塞,讨伐匈奴,务必荡平伊稚斜单于王庭!” “吾皇洪福齐天,英明神武,匈奴定当剿灭!”群臣慷慨激昂,山舞齐拜! “卫爱卿。” “微臣在!”大将军卫青一身金盔金甲,虎须浓眉大眼,身形雄健,恭身参拜。 “明日出征!”汉武帝雄姿英发,威严的风度,与生俱来! “遵旨,微臣万死不辞,不灭匈奴王庭,誓不还!”卫青毕恭毕敬,朗声参拜。 “朕等着众位爱卿大获全胜,班师凯旋!” “遵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山呼朝拜! “微臣李广,启奏陛下!” 垂帘玉珠掩映……只见武班朝臣行列,健步迈出老将军李广! 珠帘如玉瀑布,闪动着犀利的目光:“李爱卿,请讲。” “陛下,”李广须发斑白,却面色红润,眼神坚毅,老当益壮!他谨慎参奏:“微臣世代受皇恩浩荡,至今未报陛下知遇之恩!此番出征,微臣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爱卿常年征战在外,劳苦功高,有话请讲。” “谢陛下缪赞,微臣愚钝,至今身无寸箭之功,有愧于陛下栽培!”李广的声音,豪气在外,悲壮在内! 汉武帝龙颜垂思,他能深深理解老将军的情怀。至从元光元年的马邑之围开始,大汉的铁骑几番征战匈奴,李广将军历经鏖战,历经磨难,长子李当户亦壮烈殉国! 然而,至始至终,却从未打过一次漂亮的胜仗。 卫青不败有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作为大汉天子,普天之下,没有人比他更懂李广的心情! 然而,作为皇帝,万民之主,英雄之心,任何决策,都要三思而行,反复质询群臣,若有半点差错,内有朝野俊杰,怀才不遇;外有匪夷枭雄,偷窥九鼎,欲执笑柄! 因此,绝不可因此,而让六十多岁的老将军以身犯险。 “陛下!”李广唯恐被打断,继续直言:“微臣已年近六旬,若蹉跎岁月,恐今生今世难报天恩!此次愿为前锋,率领我大汉铁骑,直捣匈奴王庭,捉拿伊稚斜单于!” 整个未央宫圣殿,鸦雀无声! 寂静得可以听见群臣的呼吸声…… 汉武帝刘彻的眼神,透过晶莹璀璨的珠帘下,扫视着满朝文武百官。此时,他希望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站出来,庄青翟、韩安国、公孙弘、张汤、石庆或者是公孙贺也可以。 也许,他们自觉资历尚浅,个个默然无语。 半晌之后,还是卫青开口说话了:“启奏陛下,老将军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劳苦功高。此战,山高路远……” “启奏陛下,微臣熟知定襄,代郡和匈奴地形,与匈奴左贤王数次交手,知已知彼。”李广的话慷慨激昂,掷地有声!然而,已经难有回旋余地。 汉武帝刘彻沉呤半晌,他反过来想,其实,李广的话也不无道理。 若说卫青能一战成名,也有李广一半功劳。 自从平定七国之乱伊始,飞将军李广的大名可谓天下皆知。李家神箭,耀扬三军,威震边关,匈奴骑兵莫不闻风丧胆! 李家将门虎子,人才济济,其子李敢之勇,绝不在乃父之下! 因此,为了牵引匈奴骑兵主力,历来都在正面战场推出李广这面大旗,硬抗着匈奴主力,卫青的车骑大军才得以见缝插针,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而致胜。 汉武帝刘彻微闭双目,心中思潮翻涌:也许,是朕亏待了李广。 “启奏陛下,微臣愿意与老将军共赴边关,驱逐匈奴,直捣匈奴王庭!”卫青言辞诚恳!他贵为皇亲国戚,身居大司马大将军之职,统率大汉兵马,却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卑不亢,已实属难能可贵。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