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回京受训 (第1/2页)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在洛河下游设上郡,楚国在汉江中游设汉中郡,秦国在陕北也设上郡。自古以来,崤函山乃兵家必争之地,秦王朝在此布阵排兵,设置雄关重镇,抵抗六国联兵的进攻。 八百里秦川,水草丰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深居众关之中而得名关中,东有函谷关,西有陇关,南有武关,北有临晋关,西南有散关。 秦朝在汉中地带大兴土木,修建水利,造福河山,开垦良田万顷,倡扬男耕女织,以农养兵,以兵强国,终至国富民强,秦人即从此地发祥,以致问鼎中原。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下诏宣布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秦朝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把秦国故土分封给三个降将: 封章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都废丘。 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都栋阳。 封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都高奴。 所以,陕西又称“三秦”。 西汉沿袭秦制,保留上郡与汉中郡,将渭河流域的内史,分为三个与郡同级的政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为“三辅”,治所均在长安城。 汉高祖五年,将秦朝的兴乐宫重新筑饰,修宫缮殿之后,改名为长乐宫,并将都城从栎阳远迁于此,定都长安。后来,丞相萧何主持修建了太仓和武库。 汉惠帝元年,开始修建雄伟宏壮的长安城墙…… 长安城是大汉天下的中心,地处关中腹地,易守难攻! 以渭水为源,渭河、泾河等黄河支流,绕城而过,形如玉带缠腰。 以山脉翼护:东有天险潼关和天堑黄河;西有甘州凉州河套之地相依,贺兰山六盘山等山脉相望;南有秦岭山脉龙盘不老南山;北有阴山虎踞为天然屏障。 富华天宝地,八水绕长安! 长安城中,皇宗宫殿深似海,金碧辉煌! 宫阙纵横,官邸府院密如林,雍容华贵! 都师京畿,城池雄关坚若铁,固若金汤! 以彰显帝王之威,官府之严,贵族之富! 城西的建章宫气势宏伟,城西南至东南一带是大规模的皇家御花苑:着名的上林苑,内有豪华的离宫别馆数十处。西南的皇家宫苑昆明池,瑰丽如画! 昆明池是为训练水军而开凿的,又可解决长安城水源不足的问题。南郊则有庄严典雅的辟雍和灵台等楼榭阁亭礼制建筑! 新春伊始,冰雪消融,大地万物复苏! 时而,清脆的鸟鸣声在枯枝吐蕊的林间回荡…… 冬已老,春欣然! 雨过初晴,通往昆明池的街道两旁,素来都是官民混居,一片片残旧破败的民舍群落中,也会点缀三三两两繁华气派的官府豪院,显得百废已兴,别具一格。 早春午后,乍暖轻寒,街道上行人寥落。 一骑孤影,缓行在前往将军府的路上,骑者正是年轻的游击将军上官桀。 去年冬日雪夜一战,堂堂的帝国精锐铁骑,围剿一批江湖草寇居然如此吃力!面对黑袍怪客的偷袭,上官桀身为游击将军,指挥不力,顾此失彼。最终,黑衣骑士们不得不在雪夜里铩羽而归…… 而另一路草寇逃脱后,欲从武关道南下荆襄,向岭南方向逃窜。 上官桀率领骑兵与陈校尉的人马联合追剿,在武关道上追杀拦截,终于将这批草寇合围剿杀,一网打尽,俘获甚众,总算是挽回一点朝廷百战铁骑的颜面。 此役,郡县的官兵、捕盗巡检与精锐骑士联合围剿,一举缉拿二三十多个江洋悍寇,大获全胜!上官桀业已撤兵凯旋,押送一干要犯回京交差。 虽然夺回了响誉武林的流星宝剑,擒获案犯,可是碰到一个令人头疼的对手! 上官桀武功高强,一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此战风餐雪宿,兴师动众,上下追索,竟有漏网之鱼!虽然不似阴沟里翻船,但是这哑巴吃黄连的滋味儿还是有的。 他深知,此人的武功要比自已高强十倍! 其内功之深,身法之快,出手之奇,实属罕见!双手无剑胜有剑,随地拣起雪球,居然当飞刀奇袭,简直势若天女散花! 心情郁闷啊……罢了,开年大吉,不想也罢。 败柳穿絮石径雨,柴门寒窗卷衣风。 上官桀已经连受上司责罚和御史弹劾,今天还得硬着头皮,前往贰师将军府上听训。他一路愁眉不展,信步由缰,来到了一处豪华的府邸,默然下马,上前扣门,这里是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府邸。 偏僻的街坊里,贫民们常以普通松木为门,略示有人居住而已,大门上没有铜环装饰。只有此等非富即贵的家族,才讲究门面,绛墙碧阁,重彩辉映,大红门上森然一对黄铜兽首衔环,精雕细刻。 两排护卫披甲执锐,一对石狮怒视威严,以显示富贵气派,炫耀于市井街心,让凡夫俗子们自矮三分,望而却步,心生几分敬畏! 门童开门引进,上官桀步入府内,穿过豪华的铜钉朱门府衙,映入眼帘的是花阁碧楼,一条由鹅卵石铺砌而成的庭径,弯曲而通幽;两旁的林萌婆娑,花木奇石;曲径尽头是一座青石桥,过桥之后,前面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